为什么清代学者戴震说理学家“以理杀人”?

2023年11月5日11:19:02为什么清代学者戴震说理学家“以理杀人”?已关闭评论

宋明理学在清代受到了猛烈的抨击。清初,批判的矛头大多指向陆王心学,但到了清代中叶,程朱理学虽仍是科举考试的标准,却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其中又以戴震的批评最为激烈和著名。

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与当时著名学者纪昀、钱大昕、王鸣盛、卢文昭等交好。乾隆间修《四库全书》,特召其任纂修官。后被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水利、地理等均有精湛研究,擅长名物训诂,精通古音古字。年轻时就显露出爱怀疑、重实证的本性。他入塾读古书,曾问先生:经书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解释?先生回答:这是先贤朱子所说的。戴震又问朱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先生回答说是六百年前的人。戴震于是又说:圣人生于朱子千年之前,何以朱子能够正确地解释圣人的经文呢?戴震的疑问涉及解释学中的主要问题,即后世的读者对于经典的解读是否符合作者的原意,而对这个问题,理论家们给出的回答到今天还是众口不一。戴震一生的问学似乎都在回答这个问题,即我们是否可以理解圣人之道,如果可以,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把握圣人之道的。戴震对这些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相信圣人之道存在于六经之中,由于六经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训诂来理解圣人之道。因此,戴震对于程朱理学不通过语言训诂而注重玄想的解经方式表示怀疑,认为理学家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是一种不恰当的理解,不但错解了圣人之意,而且还给现实生活带来了灾难。这种灾难带来的最典型的严重后果便是“以理杀人”。

理学家特别重视理欲之辨,号召人们要“存天理,灭人欲”。在理学家看来,天理不仅是抽象的玄理,还是实际存在于现实中的纲常名教、尊卑等级。理学家认为,由于感性欲望的驱使,人往往会走向天理的反面,因此,为了维护天理,必须对人的感性欲望加以抑制。戴震在《与某书》中抨击了理学家的这种观点。他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戴震认为“以理杀人”是程朱理学“辨乎理欲之分”的必然结果,他指责程朱理学把“人之饥寒呼号,男女哀怨,以至于垂死冀生”等求生存、免饥寒、成家室的正常欲求视为邪恶的人欲,使得“理欲之辨”成为压制人性的工具。理学家的“理欲之辨”造成“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戴震认为,理学家所谓的“理”并非如他们所言是天经地义的。其理由是:首先,在六经中,“理”字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其次,程朱理学所说的“理”其实只是理学家的意见,他们执著于以自己的“意见”为“真理”、“天理”,并无依据。戴震的批评,从哲学角度看,有两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其一,概念的出现与语词的出现之间是否有某种对应关系?其二,“真理”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它与意见的区别在哪里?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