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格物论是朱熹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特征?

2023年11月5日09:52:41为什么说格物论是朱熹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特征?已关闭评论

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中有一篇《大学》,宋代的理学家把这一篇抽出来,加以特别表彰,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提高到与《论语》、《孟子》相同的地位。《大学》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实践性概念—“格物”与“致知”,理学家们认为,从这两个基本概念出发可以推衍出一套新儒家的认识论和修养论。在这个问题上,朱熹与小程子(程颐)有相同的看法。他强调并发展了小程子关于格物的思想,使得格物论成为朱子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特征。

“格物”的目的是了解事物的“所以然”和“所当然”。“所以然”主要是指事物的普遍本质和规律,“所当然”主要指的是社会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朱熹主张的“格物穷理”的涵义,就其终极目的和出发点而言在于明善,而就格物穷理的中间过程所囊括的范围来说,则又包含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积极肯定见闻之知是扩大知识储备的必要途径,表现出明显的“道问学”取向。朱熹所理解的“格物”有三个要点:第一是“即物”,就是接触事物;第二是“穷理”,即研究物理;第三是“至极”,即所谓“穷至事物之理,与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用以训“格”的“至”即指“极至”。朱熹认为格物的基本意义是要穷理,但穷理要到具体事物上去穷,同时,穷理又必须穷至其极。因为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物无论大小、精粗,莫不有理,因此格物的对象是极为广泛的,上至宇宙本体,下至一草一木,其中都有“理”可供研究。因此,格物的途径是多样的,其中主要的途径是阅读书籍、接触事物和道德实践。

朱熹认为先贤流传下来的《大学》注释文本中缺失了对“格物”的原有解释,于是他根据二程的格物论,在其《大学章句》中作了一篇《补格物致知传》。在古代,给经典作注释有一个规矩,即“注不离经,疏不破注”,对于擅自增改文字以阐释经典是很忌讳的,所以朱熹给古本《大学》补传,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明代,朱子学的主要理论对手王阳明就从肯定古本《大学》不曾阙失文字入手,来驳斥朱熹的理论。后世对于朱熹格物论的批判和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下之物无穷,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何时才能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的境界?二是朱熹一味地强调向外格物穷理,这与儒家重视培养内在德性的理路是否相悖反?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