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知觉产生的必要条件

2024年4月11日09:29:23创造性知觉产生的必要条件已关闭评论

形成知觉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但由于知觉具有理解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因而形成创造性知觉的能力会因人而异。创造性知觉的产生与以下几个条件有关:

1.理论采择

采择什么样的理论假设,对人的知觉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科学史上中子的发现颇为耐人寻味。

在前述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案例中,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与其老师、著名原子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的理论影响是分不开的。卢瑟福早年曾根据原子物理学的实验结果推测在原子核中应该存在一种质量与质子相当却不带电荷的粒子。作为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熟知老师的这一想法,因而对同样的物理现象迅速形成了不同的知觉。

爱因斯坦曾说过:“是理论决定了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在形成创造性知觉方面,这句话不失为一句经典名言。

熟悉不同的理论,又不局限于这些理论,这是创新的“知识—理论”基础。

2.心理准备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科学技术发现与发明的许多事例都显示,创造主体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形成创造性知觉的先决条件。

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包括一定理论采择下的注意激活状态和认识引导倾向。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及刻意寻找的东西会予以优先的注意和选择,而将其余的东西置为背景。换言之,人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心理准备的意义和作用在青霉素发现的案例中也得到了诠释。

在青霉素被发现以前,人类对侵入人体内部的细菌一直缺乏有效的杀灭办法。当时临床使用的石炭酸,只能杀死人体表面的细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科医生常常用烧烙、浇淋沸油的方法处理伤口,为的是让伤口尽快结痂,以阻止细菌进入体内,但这些方法并不十分有效,只会加剧伤者的痛苦。英国医生弗莱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一个专家组,任务是寻找一种能够杀死侵入人体内部细菌的药物,但直到战争结束,这一任务也没能完成。战后,他在一家微生物研究机构从事葡萄球菌的研究工作,这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在一次休假前夕,他将一些细菌培养皿放入了清洗槽,却没有按规定放入足够多的消毒液,以至于有些培养皿没有被浸入消毒液。待他休假归来时,这些培养皿上有些地方起了霉斑,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人对此已经是见惯不怪了。但弗莱明发现,在一块霉斑周围发生了细菌溶解现象,原本半透明的培养基变成了透明状,他猜想一定是霉菌分泌的某种物质杀死了这些细菌,他将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物学家弗洛里解决了青霉素的提纯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难题,从而使青霉素成为临床上可以实际应用的广谱抗生素。青霉素与雷达、核技术被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的三大技术发明之一。

与第一种不锈钢的发现类似,弗莱明也不是第一个看(感觉)到青霉素溶菌现象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知觉到青霉素的人。究其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使他的心理准备一直处于一种“待机”状态,一旦有相关的刺激输入,主体便会立即做出反应。

3.相关经验

创造性知觉的产生也需要以相关的经验为基础。经验是产生创造性知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人的经验多寡与创造性知觉能力发展水平的关系类似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创造性知觉能力与经验在低水平上高相关,而在高水平上则可能呈现低相关。如果有合适的测量工具的话,“经验水平”与“创造性知觉能力”两个坐标可以形成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点,许许多多的人所形成的许许多多的点在大数据的整体分布上会呈现为一个类似于向右上方倒置的扫帚形状。

因此,对创造性知觉的产生而言,缺乏相关的经验积累不行,仅仅有相关经验的积累也不行。理论采择、心理准备与经验的共同作用方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知觉。在创造领域,勤奋可以使人积累经验、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理论学习与储备则可以成为创造成果的催化剂。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