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驳大前提和驳小前提是什么意思?

2022年10月18日17:48:57作文的驳大前提和驳小前提是什么意思?已关闭评论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实际的问题,单一的思维方式往往起不到作用,常常要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比如逻辑的推理、发散与聚合、反思与评估,等等。因此,我们在批判性思维的实践中,要注意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下面我们以一则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为例来说明如何综合运用反驳和立论。作文题如下:

课堂上,教授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学生高声齐答:“珠穆朗玛峰。”教授紧接着问:“世界第二高峰呢?”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教授感慨道:“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你赞同教授的观点吗?

根据作文材料,我们知道这是教授给学生上课时所说的话,但还有很多信息我们不知道,比如,这个教授所教的课属于什么学科?是在什么语境下讲的?是讲给什么样的学生听的?由于不知道这些,就为写作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赞同这个观点,也可以反对它。

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教授的观点是什么,支撑观点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材料中没有提供充足的信息,我们要将其补充完整。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常常会省略前提或结论。根据材料提供的语境,我们推测教授完整的逻辑是:大前提: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反过来意思是:只有第一才能名扬天下。 小前提 隐 ): 你们想获得名声、名扬天下。

结论 隐 ): 你们应该争第一。

如果赞同教授的观点,那么你可以运用图尔明论证模型进一步去扩展他的论证,使其更加完善。

如果不赞同,驳教授的观点有以下三种方式:

(1) 驳大前提:第一名未必有其实,未必能保住其实;第二、第三名未必默默无闻。

(2) 驳小前提:我不要追求名声,不想名扬天下。

(3) 综合运用上述批驳的方式。

下面分别具体解释说明。

1. 驳大前提

大前提一般是价值前提或事实前提。这则作文材料中,教授的话是运用归纳推理得出的一个结论,驳这个前提运用反例法即可。如果找到反例,则结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不能成立。当然,写作文不是说写出一个反例之后便完成了论证,要进一步思考,反驳原来的观点不成立之后,要说清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个观点为什么成立?有什么依据?

例如,第一未必真正能名满天下,第一可能名不符实,只是一个虚名;第二、第三名未必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从而得出结论:不必在“第一论”的这一棵树上吊死,做一个洒脱多彩的自我。请看下文: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鼓励人们向上追求的话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力求第一”。孩子上学要上排名第一的学校,购买衣服要跟上潮流第一线,逢年过节烧香要争第一炷香。仿佛“第一”就是优质与圆满的标志。

此般只为搏其虚名的“第一”有何用?各种出于不纯目的的泡沫使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折射出更多令人眩晕的光彩。与其在其中迷失方向,不如走出第一的怪圈,以包容、广博的情怀去重新认识、感受这个世界。此乃生活之态度,也是生活之意境。

以“铁打的福园爱,流水的大魔王”戏称的日本球员福园爱,以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为人称赞,也赢得了对手以及世人的尊重。此般“非第一”不也名扬天下,成为人们喜爱的人物?

本届奥运会,最红的网络红人未必是什么冠军,而要算是仅得第三的傅园慧了。她在得知自己并非第一的成绩时,那超级夸张而又惊喜的表情,她对自己成绩的超级满意,让她收获了无数的粉丝。“我很满意”“这是我最好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乐观与自信。不是与别人比,而是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我的超越,在自我的超越中品尝到快乐。这种精神让她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同样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赞颂。

仅以排名定输赢与是非的“第一论”太过单调,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我们大可不必在“第一论”这一棵树上吊死,做一个洒脱多彩的自我。

2. 驳小前提

反驳结论、否定大前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授隐含的前提是“你们想获得名声、名扬天下”,如果有人不想追求名利,不想名扬天下,那么就没必要担心默默无闻,没必要去追求第一了。

当然,一篇文章不能只是简单地否定小前提。在破的基础上还应该立,即立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人不追求名利,那么他看重的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为什么他不看重名利而看重这些?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论证。请看下面这篇作文:

泼墨任游,呕哑其后

20 世纪中叶,新生代的画家们都行遍欧洲各地的展馆,急于向世界名流展示自己的才华横溢,唯恐丢了自己“艺术”的光环,被时代的洪流拍灭在莽荒里。而一个中年男子,却静静背着画具颜料,只身一人蜷卧在莫高窟破损的石窟里,用青红之色,摹下穹顶飞天的袅娜。此后的岁月,这佛窟里的那几分宁静空灵,便融进了他植出的草木,泼出的浓淡,绘出的山河里。

张大千没有想过所谓“东方之笔”代表的荣光,他只是旅行,只是漂泊,将他所见的全数揉进他的各色颜彩里,却终成了“泼墨第一人”。这第一的桂冠被兴奋的业内外人士扣在他的头顶,他的画作被奉为天物。但是张大千却并没有转身,去承接狂热者旺盛的热情,去将“第一”这光芒四射的金杯揣进怀中。他用他的双眼去看更多,用他的双腿去行更多,拜访各色风格的画者,最后,在那一幅绵延十余米未完成的庐山翠影上倒下。“第一”的追捧者仍在吵嚷,但他们却从来没能追赶上这位漂泊者,这位宁静的旅人。

上述两段写张大千没有追求第一,第一的桂冠却给了他。但他却并没有在乎这些荣誉,而是开始了新的追求。一心追求第一的人却赶不上他。 )

人们总在不断地将“第一”包裹上炫目的光彩,颁给某人某物,并视其为至高的荣耀,而这“第一”之后的第二、第三等等之辈,全然失了价值,没了意义。仿佛人人都应该追求至高,争抢这冠上的“第一”二字。然而在这阵哄乱的争夺声、吹捧声中,真正智慧的人,却为着真正宝贵的东西,拂袖而去,去追求他们心中属于自己的“至高”,攀登自我描绘的“峰顶”,只将那呕哑之声远抛在身后。对“别人”来说,他们默默无闻,怕是早已失去了“欣赏”“品论”一番的价值,殊不知,那灼伤人的“第一”之名,只不过是一粒沙尘,只会即刻随风飘远,留不下什么代表永恒的刻印。

紧承第二段,写明在争抢第一的哄乱中,真正智慧的人追求的是属于自己的“至高”,而不是外在的“第一”,外在名誉如同沙尘。 )

“第一”的光环落在头顶,转而便成了一圈跳动的火舌,使圈内的人惊慌。如若停下突围的脚步,被这火的光热迷了眼,投身“桂冠”燃起的海中,便免不得天才耗尽,化为那“别人”灼热目光中失去所有鲜活色彩的枯骨,沦为大众娱乐的燃料,精神消遣的消耗品。

如果不能从“第一”的光环中突围出去会耗尽天才,成为别人的消耗品。这是写获得“第一”称号可能面对的弊端。 )

盛名的确是对成功者的一种肯定,但若为了追求“第一”二字而活,未免太过可悲。游走在纸上的笔尖,铺散开来的墨色,不会去想如何染上高悬天顶的金芒。一笔一画的交叠,层层矿物的积淀,才有可能成就一幅好的画作。若是想要追求自我的完成,大可不必管那第一第二的数字先后,只需将腿脚迈开,跨过那一道圈,将所游过处的收获好好放进以后的生命里。

泼墨任游,只求成就新我;呕哑在后,我自逍遥快活。

在肯定名誉的好处之后,讲了为追求第一而活的可悲,明确自己的观点。 )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