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艾波尔(Robert F.Eberle)出版了一本书 SCAMPER : Games for Imagination Development 。这本书使得奔驰思维法为众人所熟知,并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常见的创意思考工具,它常被用在改进现有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中,包括7个首字母组成的思维切入点:S——substitute(替代),C——combine(合并),A——adapt(改造),M——modify(调整),P——put to other uses(改变用途),E——eliminate(去除),R——reverse(反向)。
这些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代表性问题(见表2-1),可以依据符号的内容去进行相应的创意思维训练。
表2-1 奔驰思维法的思维切入点
1.替代
在进行创意思维时,首先需要对事物的元素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哪些部分可以进行替代。通过替代微小的部分或细节,往往能够获得显著的创意效果。以显微镜为例,它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早期的显微镜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且重量较重,给医生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研发了纸板折叠显微镜。这种显微镜采用纸板替代了普通显微镜的结构,使得显微镜更加轻便且易于携带。纸板显微镜不仅方便折叠,而且价格也相对亲民。这一创新极大地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为医生的诊断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实用的工具。
2.合并
将事物的元素分解出来,与其他东西进行合并,旨在达到1+1>2的效果。例如,针对学生没有使用肥皂洗手的习惯这一问题,一家卫生健康公司发现学生在使用粉笔做练习题后会主动洗手。因此,他们将肥皂与粉笔相结合,制作出肥皂粉笔。这样,学生在洗手时,手上的粉笔灰会变成肥皂,从而有效保障学生的健康。
3.改造
这是一个严谨、稳重、理性的过程,需要对原有事物进行全面的审视,深入挖掘其特性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改造的目标可以是增加某个功能或属性,如增加产品的趣味性、美观度、提神效果等,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比如,连锁快餐店如何将奶昔卖得更好?一般人会想到加奶盖、换口味、换包装等方式。而经过不断改造,最终发现是包装的便利性让奶昔在快餐食品中脱颖而出。这充分说明了改造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改造可以发掘出产品的潜在价值和市场潜力。
4.调整
调整是对事物进行审视后,通过放大、缩小等方法改变其特性,以实现原有产品的更新升级。例如,由于小孩身体发育迅速,购买的鞋子可能很快就会不适合其脚部尺寸,这无疑会增加贫困地区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可以自主调整大小的鞋,通过鞋头暗扣的设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脚部尺寸进行调整。
5.改变用途
改变用途就是将原事物应用于其他领域,并创造出新的应用方式。在商业品牌中,借力和跨界是一种常见的策略。通过联合推出多种联名产品,不同品牌可以吸引各自的目标受众,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这种跨界合作的方式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价值体验。
6.去除
去除是通过减法的方式,将原始事物的各个元素进行分解,以识别并去除那些可以被省略或剔除的元素。这种过程旨在去除消费者不喜欢的元素,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事物。例如,立陶宛的工程师通过去除公交车外壳的颜色,成功发明了透明公交车,还通过在透明公交车上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为公共交通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改进。
7.反向
这里所探讨的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它要求我们详细列出事物的特性,并尝试对其中某些特性进行反向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通过反常规的方式来凸显产品的特点。例如,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当有人落水时,常规的思维方式是“救人离水”,即通过将人从水中救出以解决问题。然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时,运用了反向思维,选择用石头砸破水缸,“让水离人”,从而成功地拯救了伙伴的性命。
创新思维并非仅为少数人所独有的特质,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合理的训练,普通人同样可以激发出无限的创意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