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确、完整地理解并评价论证,就需要揭示论证的隐含前提或假设。揭示隐含假设就是指那些需要填补在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鸿沟(缺少的关联或步骤)的隐含前提。
(一)揭示假设的步骤
补充隐含假设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往往需要用想象、直觉和试错调整,因此,可以说这是带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过,根据补充隐含前提的目的,还是存在一些寻找的线索。补充假设的常规步骤如下。
1.描述已被表达的论证
即提炼出论证的前提与结论。要正确地揭示论证的假设,需要深入分析说话或写作的场合、对象、语气、省略等,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景,从而掌握论证的全部内容。如何发现论证的隐含假设?首先在弄清论证的前提和结论的基础上,仔细考察理由和结论之间的“缝隙”或差距,然后寻找填补这一缝隙的前提或信念。
2.寻找连接前提和结论的关系
确定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缺口”,寻找线索,发现或者建造连接这样的关系的保证。假定已表述的前提为真,然后查看要使其结论成立,至少还需要得到什么样的隐含前提的支持,这样的隐含前提就是该论证的假设。
3.符合逻辑
若是演绎论证,则确定使其有效所需要的前提。补充隐含假设的首要目的是使论证有效,通过补充论证省略的部分,来使之成为标准的演绎形式。
若是归纳论证,其中的全部证据必须被论证者陈述,要确定需补充哪些信息才能使归纳论证符合归纳的合理性。
4.再进一步寻找论证的支撑假设
论证是一个立体的过程,所有的前提,包括隐含前提,都建立在背景知识和假设上,因此,对每一个前提都要评价它的支撑假设。
支撑假设决定这个隐含前提的稳固性,影响对整个论证的评价。一个推理要得到支持,逻辑上它有无数的隐含假设。首先需要找的是前提和结论之间直接的支撑假设,即从最接近论证的层面、最直接相关、最可能有问题的假设开始。
5.检验重构的论证
在语境清晰时,进一步弄清未表达前提是可能的。在做了这些工作之后,那么,这个论证可被重新构建出来。再来对论证者的推理进行评价,看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看看论证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原意。
■众所周知,高的血液胆固醇水平会增加由血液凝结而引起的中风的危险性。但是,最近的一篇报告指出,血液胆固醇水平低使人患其他致命类型的中风(即脑出血,由大脑的动脉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危险性增大。报告认为,因为血液胆固醇在维持细胞膜的韧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低的血液胆固醇会削弱动脉血管壁的强度,从而使它们易于破裂。由此,上述结论证实了日本研究者长期争论的问题,即西方饮食比非西方饮食能更好地防止脑出血。
上述论述基于下面哪条假设?
A.西方饮食比非西方饮食更有益于健康
B.与非西方饮食相比,西方饮食易使人产生较高的血液胆固醇
C.高的血液胆固醇水平能消除动脉血管的衰弱
D.脑出血比血液凝结引起的中风更危险
E.血压低的人患脑溢的危险性在增大
[解析] 答案:B
题干前提:高的血液胆固醇水平能防止中风(脑出血)。
省略前提:与非西方饮食相比,西方饮食易使人产生较高的血液胆固醇。
题干结论:西方饮食比非西方饮食能更好地防止脑出血。
B项表达了这一省略前提,因此为题干论述所基于的假设。
其余选项均不是假设。比如,题干断定的是,低的血液胆固醇水平会削弱动脉血管的强度,C项不一定正确。
■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都被假设是暗的,即见不到的。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很多星系群中的星系组成物质是可见的恒星,由于根据质量可估计运行速度,那么,这些星系相对于其他星系的移动速度就会快得多。这一研究表明星系在相当大量的不可见物质的引力作用下运动。
以下哪个是上文依据的假设?
A.运动星系速度的测量是极不可靠的
B.重力的作用形式没有被特别好地理解
C.对于上述星系中可见恒星的总的质量的估计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D.宇宙中的不可见物质的大体组成已经被确定了
E.上述提到的星系都毫无例外地向彼此移动
[解析] 答案:C
为使题干论证成立,C项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对于上述星系中可见恒星的总的质量的估计是没有把握的,那么用可见恒星的质量来估计速度就不会准,这样题干推理不就可靠了。
(二)揭示假设的原则
补充的隐含假设应与论证的条件一致,而且必须是论证者接受的或承诺的。补充合适的隐含假设有如下三个基本的判断原则。
1.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也叫忠实原意原则,即根据作者原意来补充隐含假设。重构论证的目的,是表达论证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要把论证重构成符合原意的形式,帮论证者把话说明白。首先要站在为论证者着想的角度考虑,怎样才能使论证中已表述的前提成为支持其结论的强有力的理由?要根据理解和判断,知道论证者含有这个意思,把省略的前提补上,然后考察它是否能使论证完善或者合理。注意不能曲解论证者的意思,即不能加上原文并不隐含的成分,更不要加上论证者不能接受的成分。
重构论证的第一准则是忠实于原意,不管它是否合理。通过这种方式补充隐含的前提后发现论证还是不行,我们才可以认为,论证者的论证是不完善的或者不合理的。
例如:人类没有外星人来访地球的文字记录,所以外星人没有来访过地球。
分析:上述论证的隐含前提是,如果外星人来访过地球,则人类会有外星人来访地球的文字记录。补充这一假设后形成如下完整的论证。
前提:人类没有外星人来访地球的文字记录,
假设:如果外星人来访过地球,则人类会有外星人来访地球的文字记录。
结论:外星人没有来访过地球。
2.慈善原则
慈善原则也叫宽容原则,其核心是应尽可能对被分析的论证作出有利于支持结论的解释,即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解释时,要“慈悲为怀”:当其他因素,如语境、逻辑模式、明言的意图等同样允许几个不同前提作为候选者时,应该选取产生最强论证的那个前提作为省略前提补充到论证中。
在补充隐含假设时,往往存在多种不同的选择,慈善原则要求我们应该站在论证者的立场上尽量寻找有利于论证者、有利于论证成立的假设。
第一,加上的隐含前提与论证者原意一致,即是论证者需要加上的,或者至少可接受的。在找到不止一个可能的隐含前提时,符合论证者原意是选择隐含前提的首要考虑因素。
第二,在原意不清楚的情况下,或者找到的隐含前提不止一个,同时又不清楚论证者要用哪一个时,我们应该采用那些对论证者有利的前提和解释,将论证者的论证表达为最合理的形态,即应该选用将原来的论证重建得更可信、更合理的前提,而不是有意加上过分、容易有问题的隐含前提来使得它显得不合理。
例如:某科研机构对市民所反映的一种奇异现象进行研究,该现象无法用已有的科学理论进行解释。助理研究员小王由此断言,该现象是错觉。
分析:小王根据该奇异现象无法用已有的科学理论进行解释,进而断言,该现象是错觉。其隐含的假设显然是,无法用已有的科学理论进行解释的现象都是错觉。
但如果事实上,错觉都可以用已有的科学理论进行解释,那么,小王的假设就不成立,即小王的论证是不合理的。
3.逻辑原则
除了根据作者的原意补充隐含前提之外,还可以纯粹根据逻辑有效性的要求来补充隐含前提,即纯粹从如何使论证完善或者合理的角度出发,来寻找和补充隐含假设。也就是不对作者只对论证本身,考察不管论证原来是什么意思,只看论证本身是否可以被补充成为好论证。重构论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论证者原意来重构论证,将它标准化,再看看论证者的论证是否完整、完善(这其实也是评价它)。
第二阶段,如果发现这个论证不完满,那么我们可以把论证者撇开,再根据逻辑的需要来重构它。这时,我们可以自由考虑加上各种看来合理的前提、假设、条件。这样做是为了要决定:如果加上这些条件,这个论证是否完善,以及这个论证是否可以在补充一些条件之后变得完善。
补充隐含前提后,这个论证即可被重新构建出来,再来对论证推理进行评价,看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什么样的隐含前提可以使论证有效、完善?论证过程是否正确?论证是否可以被可信的隐含前提修补得完善或者合理?这是补充隐含假设的指导原则。
例如:人们大都认为,科学家的思维都是凭借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凭借类比、直觉、顿悟等形象思维手段,但研究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这些形象思维手段,因此,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分析:上文论证需要补充的隐含前提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补充这一假设后形成如下完整的论证。
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这些形象思维手段,
假设: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
结论: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其余可能成为隐含前提的陈述,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能力凭借类比、直觉、顿悟来进行创造性思维”“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为聪明和勤奋”等,都经不起逻辑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