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想来源

2023年10月19日16:21:08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想来源已关闭评论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想来源

按照思想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的形成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中就包含许多唯物史观的思想要素,如从法国大革命时起就有一些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认为阶级斗争是了解全部法国历史的钥匙,力图用“实际利益”、“经济状况”或“财产关系”来说明社会政治制度、阶级斗争、宗教斗争等社会现象,但他们并不能真正科学说明“经济状况”或“财产关系”的内在联系,不能说明阶级矛盾的经济根源以及阶级斗争的本质和作用,因而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还没有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

对唯物史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的还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虽然他把历史的实质归结为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但他却把历史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辩证发展过程。黑格尔正确地理解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在黑格尔以前的许多思想家往往用偶然性来看待历史,把历史描绘成是一大堆偶然事件的堆积,黑格尔则不然,他力图透过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无数偶然现象,从中找出历史运动的必然性、规律性。例如他对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就认为并不是由于恺撒降生这样的偶然事件,而是有它内在的必然性。恩格斯认为,根据黑格尔的观点,“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现在就在于通过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这一过程的依次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仅如此,黑格尔的历史观,在形式上是唯心的,在内容上却有相当的现实感。在他看来,“市民社会”、“财产关系”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的出现与原始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一个国家和政府成立之前必须先有阶级区别,以致贫富两阶级成为极端悬殊状态。这些认识成果是积极的。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说: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许多东西现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先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结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列宁也认为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点已“接近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促成马克思建立唯物史观的思想另一环节是费尔巴哈的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虽然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然而它在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也起过重要的作用。费尔巴哈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尤其是他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在当时的德国思想界起过极大的影响。他指出,基督教不过是人们凭自己的宗教幻想制造出来的“最高存在物”,只不过是人自己所固有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自然界除了物质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事物。恩格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了费尔巴哈派了。”普列汉诺夫认为,马克思是从黑格尔那里承袭了辩证方法,从费尔巴哈那里承袭了唯物主义。列宁也曾指出:“马克思在1844~1848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道路是清晰的。普列汉诺夫就认为:“不是思维自身决定着存在,而是存在自身决定着思维。这个思想是费尔巴哈全部哲学的基础。这个思想也被马克思恩格斯当作唯物史观的基础。”当然,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不是对这些理论要素的简单归纳,而是经过细致的分析批判后才采纳其中某些思想的。下面我们介绍这个形成过程。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