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韩愈为什么要提出“道统论”?

2023年11月4日07:44:33唐代韩愈为什么要提出“道统论”?已关闭评论

韩愈是唐代的大文豪。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是文人之雄。同时,他也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其在思想史上地位之高,竟然使得先秦赫赫有名的韩非子失去了“韩子”的专名。韩愈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他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被公认为宋明理学的先驱。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然而其全盛时期的统治,并不是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当时的社会和思想界流行佛老,儒家思想的状况反而是“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其中,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后,在唐代进入全盛时期,发展出了中国化的禅宗,信徒众多,势力非常大;而且佛教对于心性等哲学问题以及生死问题、灵魂转世问题等的解答有自己的理论优势,得到了当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信奉。道家思想因为其创始人李耳是李唐王朝的本家,而且在养生、升仙等理论上颇具吸引力,所以势力也很大。而中国最古老的思想—儒家思想在唐代非常没落。在韩愈看来,佛道二教“异端邪说”的兴盛是导致儒学衰落的最大原因,必须不遗余力地加以抨击。他对佛道思想的拒斥与其提出“道统论”密切相关。

首先,韩愈认为佛老思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韩愈身处中唐,安史之乱对强盛的李唐王朝的打击非常大,如何使社会恢复盛唐气象?在韩愈看来,要使社会恢复平稳秩序,就要发展生产和整顿税收,而在佛老势力的庇护下,国家失去了很多税收,也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创造价值的劳动力。相对于本土的道教而言,韩愈尤其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将凤翔法门寺的佛骨迎入京师,王公士庶奔走施舍唯恐不及。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上《论佛骨表》,公然反对佞佛,说“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结果,他差点惹来杀身之祸,后被贬为潮州刺史。

其次,在韩愈看来,自孔子之后,儒学所弘扬的主要是“齐家”之学和“治国平天下”之术,对于细致精微的心性之学的阐释有所欠缺,虽然儒学也有思孟一系,但始终具体而微,不为多数儒者所重视。人们在精神修炼方面的需求,往往求之于佛老。如何能够使儒家思想重新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最终归宿,是韩愈提出“道统论”的第二个助力。韩愈认为中国人存在着自身的传统,即指导中国人生活的价值观和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等的儒家传统,韩愈称之为“道统”。这个传承体系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认为,儒家精神传统圣贤相续,但是到了孟子之后失传了—孟子之后的荀子、扬雄这些大儒“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再加上焚书坑儒等运动的破坏和汉儒对“大义”的不明,使得道统失传。韩愈发愿要将儒家道统重新光大,尊崇孟子,接续道统,“虽灭死,万万无恨!”

虽然韩愈排斥佛老异端,但后世一般认为他的“道统论”除了受到孟子的影响之外,多少也受到了禅宗“法统”、“传灯”思想的影响。韩愈的“道统论”,以及他对道统失传的原因的分析,包括他对整个汉儒的基本评估,被后来的宋儒全盘接受;而其接续道统的当仁不让精神,更是被宋儒迭相模仿,影响至今不灭。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