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2023年11月11日19:53:37辩证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已关闭评论

辩证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要想了解辩证思维方式的形成,必须追溯到现代以前的一段历史。

18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等飞速发展,思维方法渐趋成熟,新的思维方法逐渐取代了旧的思维方法,给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自然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打开了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一系列缺口:

(1)力学。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他综合了当时天文学、力学的成就,根据观测到云雾状天体的资料,认为太阳和一切行星是由弥漫物质,即星云团通过自身的吸引而不断凝聚,又由于排斥而发生的旋转,逐步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过了半个世纪,他的观点由拉普拉斯从数学上作出了证明;又过了半个世纪,分光镜证明了在宇宙空间存在着凝聚程度不同的炽热的气团。康德以星云假说,力图从物质本身的运动和发展来说明天体的形成,把宇宙看作是在时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否定了牛顿的“上帝的第一次推动”的观点,推翻了世界不变的观点。正如恩格斯所说:“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以致他所使用的大多数论据,直到现在还有效。”

(2)化学。18世纪下半叶以后,化学研究中先后出现了拉瓦锡的氧化理论、道尔顿的原子论。1828年,德国的青年化学家维勒写作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文,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在氰、氰酸银、氰酸铅、氨水和氯化铵等无机原料中,从不同的途径都可合成同一有机物尿素。他还证明了一些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物有着相同的化学成分,从而彻底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的观点。

(3)地质学。18世纪的欧洲在产业革命后,工业发展很快,修铁路、开矿山、挖运河,在不同的地层中挖出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英国的赖尔1830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标志着地质科学中进化论学派进一步发展,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地球地质的自然变化,第一次把理性和科学带进地质学中,否定了由于造物主而使地球发生变化的“激变论”。

(4)物理学。17世纪和18世纪初,一切物理现象都被解释为力,如“光力”“热力”“电力”。而各种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有不同的“质”“素”。热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有热质,燃烧是因为有燃素。1842年前后,德国的迈尔、英国的焦耳等人,从不同的途径分别发现了物理热效应中的能量守恒原理,证明各种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证明了自然界中整个物质运动的统一。

(5)生物学。显微镜的使用,使生物学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植物发生论》的论文,认为一切植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都是细胞。1839年法国的施旺发现除了植物、动物最基本构成单位也是细胞,这就是使植物和动物统一了起来。随着细胞的发现,有机体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也被揭开。另外,生物进化理论也逐渐形成。1759年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发表了《发育论》,对物种不变进行了第一次有力抨击,并宣布了种源说,提出了简单进化论的思想。19世纪初,科学家奥肯、拉马克、贝尔等都对进化论学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的自然图景,阐明了有机界物种千差万别的原因。

2.社会政治

在社会政治方面,19世纪的社会政治条件也为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全面确立,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充分地显露出来,人们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它进行透彻的研究了。以欧洲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代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新世界观和思维方法的产生。

3.在理论研究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产生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条件已经成熟。比如,康德发现了旧的思维方法不适应的方面,指责近代欧洲盛行的经验论与唯理论都是独断论,并阐述了思维如何把握矛盾的问题。后来又有一些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并作出了一定贡献。最有成就的是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在研究思维时,他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用概念的发展变化表述出来。他认为,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与方法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这是一种辩证思维,但黑格尔认为,这种精神实体与宗教神学中的上帝类似,陷入唯心主义。

在以上几种元素的共同作用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扬弃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创建了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许多著作中,对观察、实验、比较、假说等科学方法作过科学论述,对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历史和逻辑以及抽象和具体等辩证思维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这些辩证思维运用在各自的科学研究中。

当然,辩证思维方法不是思维方法发展的顶峰,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还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和发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巨大革命,各门科学都有了快速发展。科学思维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思维方法论在科学知识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科学思维方法论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也日趋显著。

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应用与当今科学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程度减少,抽象化程度大大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科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产生了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

第三,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的事实,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的逻辑严密性,现代科学范畴体系出现了很多根本性变化,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

第四,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和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事业。科学研究课题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产生了协调科学研究不同方面和层次的科学思维方法论。

开启20世纪科学思维方法变革的科学家首推爱因斯坦。他以独特的智慧,在构建新的科学统一性的理论体系中,形成了“两面神”思维和统一性思维。建立相对论时,他提出思维对象放置在同一时刻——既运动又静止的状态。从本质上来说,“两面神”思维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同时,爱因斯坦的思维方法还体现出普遍联系的统一性特征。他的狭义相对论把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推广到电动力学中去,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与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之间的裂痕,使力学和电动力学相互协调,把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结起来,揭示了质量与能量的统一。他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这种理论体系。

体现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特征的又一典型案例是量子力学的思维方法。在创建量子力学过程中,海森堡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等既深刻探究了微观世界中统计规律的复杂性,又追求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与微粒性的统一,他们的思维方法既体现出复杂性系统思维特征,又体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特征。例如,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认为,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异常复杂,对于有确定质量的粒子来说,其运动位置与运动速度是不能同时测准的;玻尔还进一步提出了“互补原理”,解释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与微粒性的统一问题。他认为,波动性与微粒性只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特性,不能用一个排斥另一个,应该讲相互排斥的描述进行互相补充。

今天,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复杂性系统科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科学等既带来了科学方法的巨大变化,也使科学思维方法获得了全新的发展。随着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已深入到科学理论的构建、评价与接受等各个环节,相信,未来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系必然会随着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