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桥概述
关于对立问题的解决,人们通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1.“非此即彼”的斗争方法
如“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听我的”或者“听你的”等,可以称作“一边倒”,即只取一个目标,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在政治斗争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容易导致新的矛盾产生。
2.“亦此亦彼”的平衡方法
如“你三成,我七成”,通过谈判、讨价还价使矛盾双方各得到一部分利益,在折中点上使矛盾达到调和。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满足不同的要求,各实现一部分目标,这种方法大多在谈判时使用,被称作“折中调和”。
3.“互利共赢”的转换桥方法
或者在不同时间,或者在不同空间,或者在不同位置(或特征)上,或者在其他不同条件下,使对立双方都得到满足,都实现自己的目标,即通俗所说的“双赢”。也就是采用特殊的措施,使对立的目标共存起来。这是一种比较巧妙地处理对立问题的方法。
转换桥的基本原理
转换桥的组成部分包括转折部和转换通道。转换桥的核心是转折部,如和平协议、瓜分市场的规则、处理家庭纠纷的方案等。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情况可能不需要转换通道,转换桥仅有转折部一个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转换桥就是转折部。
转折部
转折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连接式转折部;另一种是分隔式转折部。
1.连接式转折部
对两个对立系统S 1 和S 2 ,做组合变换T,把S 1 和S 2 连接成一个大系统S的部分Z,称为S 1 和S 2 的连接式转折部。例如,深圳的皇岗桥就是连接两个对立交通系统的连接式转折部。
连接式转折基元是指由连接式转折部构成的基元,分为对象连接式转折基元和量值连接式转折基元。
2.分隔式转折部
在一个大型系统S中,要解决对立问题首先将问题做分解变换T,在S中增加Z之后将其分隔为S 1 和S 2 来解决对立问题,则这个用来解决问题的Z被称为S的分隔式转折部。
例如,要解决“狼鸡同笼”这一矛盾问题,在笼子S中增加铁栅栏Z,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狼吃鸡的问题,这里的铁栅栏Z即为笼子S的分隔式转折部。又如,甲乙二人一同吃火锅,甲喜欢吃辣,乙不能吃辣,找到能同时满足两人需求的锅底似乎很难,但鸳鸯火锅就解决了这一对立问题,使甲和乙都各得其所。
分隔式转折基元是指由分隔式转折部构成的基元,包括两种类型:对象分隔式转折基元和量值分隔式转折基元。
转换通道
解决对立问题要将对立转化为共存,有时可以直接构造转折部,有时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变换才能构造转折部使它们共存。基元变换到转折部的过程称为转换通道。转换通道的构建包括利用蕴含关系转折目标、构造限制或将基元变换为转折条件等。
解决对立问题时,需要分情况采用两种转换通道,通常采用蕴含通道达到转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