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辩中,诡辩者故意使用一些语意不明的论题,可以作这种解释,又可作那种解释,以此达到其混淆是非的诡辩目的,这就是论题模糊式诡辩 。
古时候,有一国王想与波斯国作战,但又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这位愚昧无知而又好战的国王便去求神问卜。他到了一个据说是最灵的神庙,乞求神灵的指示。国王得到的神谕是:
“假如你与波斯王作战,将摧毁一个强大的王国。”
这位国王喜不自胜,乃与波斯宣战,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落荒而逃。这位国王十分懊悔,尤其恨神谕不灵,乃偷偷写信责问,并署名为“愤慨的求签人”。不久,神庙主持回信说:
“神谕并无错误,而且十分正确,因为你在战争中确实摧毁了一个强大的王国,不过,这个王国不是别的,正是您领导的王国。”
“摧毁一个强大的玉国”是含混不清的。“谁”摧毁一个强大的王国?既可指该国王,也可指波斯国;被摧毁的是“谁”?可以指波斯国,也可指该国家。不管哪种情况,神谕都是灵验的。
诡辩者为了使他的论题变得含糊其辞,令人难以捉摸,有时还会借助于手势语言,因为手势语言比自然语言更具有含混性。比如:
古时候有个道士,专门给人算命,据说还十分灵验,因而前来找他算命的人也很多。一天,有三个要进京赶考的考生,进京之前想问问三个人当中谁能考中。他们到道士那里说明来意,点了香,叩了头。只见那道士闭着眼睛朝他们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考生们不知其意,求道士说明。道士拿起拂尘一挥,说道:“去罢,到时自然明白,此乃天机,不可言明。”三个考生只好怏怏地走了。考生们走后,道童好奇地走过来问道:
“师父,他们三人到底能中几个?”
道士说:“中几个都说到了。”
“你这一个指头是不是指中一个?”
道士说:“对。”
“他们要是中了两个呢?”
“这一个指头是指一个不中。”
“那么他们三个都中了呢?”
“这一个指头就是一齐中。”
“要是三个都不中呢?”
“这就是指一齐不中。”
道童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这就是天机呀!”
请看,这个算命道士就是这样利用手势语言的含混性来哄骗的。
论题模糊式诡辩术的破斥:要制服论题模糊式诡辩,就必须要求对方所使用的论题要明确,决不允许含糊其辞,论题明确了,诡辩者阴谋便会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