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词歧义谬误?

2023年10月18日14:37:29什么是语词歧义谬误?已关闭评论

自然语言中的很多语词都可以表达不止一种的含义,在对话过程中因使用了这样的语词而造成的逻辑错误,我们称之为语词歧义谬误。我们都很熟悉李白的一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那他们之间是怎么建立这么深厚的友情的呢?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呢?汪伦是用有歧义的语词把李白骗到他家乡的。

汪伦是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家住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特别喜欢李白的诗,并十分渴望能结识李白。有一年的春天,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便想邀请李白前来家中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修书一封,送给李白。信中写道: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于是欣然前往。但见桃花潭水悠悠,舟楫纵横,岸上仅有一株桃花树和一间茅舍。

“何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疑惑地问。

汪伦解释道:“‘十里’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随后汪伦很诚恳地向李白表达了歉意,表达了其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并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赠汪伦》正是临别时李白即兴而作的。

“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中的“十里”、“万家”是有歧义的,李白之所以欣然前往,是因为他是从数量上来理解这两个语词的。正因为可以从量的角度来解读这两个语词,汪伦的“圈套”才能“得逞”。李白之所以不计较汪伦的“欺骗”行为,是被汪伦的诚意所感动。

在言语交流中,语词歧义还有可能因同音字或词而引起:

据传,鲁班有个徒弟,常年领着一帮兄弟在外干活。有一次,他们揽了一个活:为一个土财主家修亭台楼阁。

财主口头允诺:如果你们做得合我心意,赏你们五马驮银子,外带一石(dan)米、两只猪、三坛酒。

面对这么丰厚的赏赐,这些人干起活来丝毫不敢马虎。活干完了,财主挑不出一点毛病。

该是财主兑现允诺的时候了。只见他大模大样地叫家人牵出五匹马,待马儿并排站好后,在马背上横搁上一大块木板,然后在木板上放上一块比手指甲还小的银子,说道:“这就是付给你们的工钱——五马驮银子。”

接着,他端上了用鸡蛋壳装的米:“这是我外带赏给你们的一蛋米。”又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两蜘蛛。最后,他把手指头伸进酒盅后拿出来弹了三下。

这个黑心财主使用的伎俩正是同音词的语词歧义,“一石米”中的“石”与“蛋”同音,“两只猪”中的“只猪”与“蜘蛛”同音、“三坛酒”中的“坛”与“弹”同音。由于只是口头允诺,并未落实在纸面上,财主便可以肆无忌惮地曲解这些语词,从而赖掉允诺的赏赐。

不过,这种谬误也是可以巧妙地利用的:

从前,有个叫李兴的恶霸强占了一个渡口,凡在这个渡口过河的都会遭到他的敲诈勒索。一天,长工孙大身穿单衣,提着一只小漆桶来过渡。船到河心,李兴伸手讨钱。

“我身无分文,只有这三两七钱漆。”孙大说。

李兴见他确实别无他物,便收了他的漆。

过了河,孙大请人写了诉状,然后到县衙控告李兴抢劫他三两七钱八的银子。

县官拍案对李兴叫道:“快把抢劫孙大三两七钱八银子的事情从实招来!”

“大老爷在上,我没抢他三两七钱八银子,只拿了他三两七钱漆呀!”李兴哭丧着脸答道。

“原告说的是三两七钱八,你说的是三两七钱七,只差一毫,想是你称秤之误,不为虚告,算你招供,本县判你如数退还原主孙大。”县官作了判决。

“大老爷,不是三两七钱八,是三两七钱漆呀!”李兴再次申辩。

县官呵斥道:“大胆刁徒,还敢狡辩!拉下去重责五十大板!”

李兴吃苦不过,只得忍痛拿出银子。

这里,孙大正是借助“漆”与“七”的同音巧妙地惩治了李兴这个恶霸。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