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复谎言和诉诸大众的谬误?

2023年10月17日09:45:04什么是重复谎言和诉诸大众的谬误?已关闭评论

重复谎言

不断地重复一个虚假的观点,会增加逻辑的合理性,哪怕没有进一步提供论证或支持,也可以削弱论敌的反驳,让人误以为事实就是那样。

为什么重复的信息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心理学家认为,原因有两点:其一,人们比较愿意相信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重复无疑会带来熟悉感和安全感,增加可信度;其二,人们通常只记得自己听说过某事,但不太容易记得是从哪儿听说的,当一个信息不断被重复时,人们就会产生信源记忆错误,误认为是多方听说得来的信息,故而觉得可信。

从逻辑学上来说,不断地重复会增加逻辑的合理性,让人误以为事实就是那样,但事实真的是那样吗?谎言真的可以变成真理吗?显然是不能的!我们必须警惕,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没有进一步地阐述论点,再多的重复也跟事实无关!

这种谬误不过是在诉诸心理因素,而不是诉诸理性。重复谎言的谬误是在否认事实,百般抵赖,甚至是睁着眼说瞎话。但谎言终究是谎言,虽能蒙蔽所有人一时,却不能蒙蔽所有人一辈子,也永远不可能变成正确的逻辑。

诉诸大众

在论证一个观点时,不是阐述支持论点的论据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以该论点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为正确的理由,就叫作诉诸大众。诉诸大众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因为多数人都认为它是对的,所以它是对的。

当赵高指鹿为马时,秦二世原本是不相信的,可是当群臣们都说“鹿就是马”时,秦二世动摇了。别有用心的赵高,自然知道群臣们是为了迎合他而说谎,但同时他也故意利用了这一点,让秦二世动摇——“你看,大家都说这是马,还会错吗?”

在此,我们必须指出:诉诸大众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利用了人们的不自信、盲从等弱点,从而对人的心理起到操控和迷惑作用。这种操控发挥作用的心理支撑,恰恰就是从众心理。

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希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把被试的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7人,在同一个房间依次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事实上,每组的前6个人都是实验人员,真正的被试对象只有第7个人。实验在多组人中进行,前面回答的6个人,故意选择同一个错误答案,以此来测试第7个被试者的反应。

结果,在这些真正的被试者中,至少有75%的人,有一次错误的从众选择;有5%的人,从头至尾都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只有25%的人,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

实验的测试题是很简单的,且被试者都是大学生,但这样的测试结果还是令人瞠目。大家想想:如果题目的难度再大一些,被试者是素质参差不齐的群体,情况又会是什么样呢?

人们总是倾向于自己的观点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反之,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也会对个体的判断产生压力。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从众心理驱使下诞生的多数人的意见,无法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也无法作为论证某个论点的论据。一个观点正确与否,与多少人赞同它,多少人反对它,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不是人数的多少。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好好利用理性思考与现实验证能力,减少被洗脑和误导的可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