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同阎王的对话故事,有什么逻辑问题?

2023年9月3日15:13:01官员同阎王的对话故事,有什么逻辑问题?已关闭评论

清朝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原文是文言文,大意是这样:

有人梦中到了阴曹地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吧!”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狱某狱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事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有过啊!”此官员无言以对。

我们在看过这个故事以后,请想一想:在这位官员同阎王的对话中,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形式呢?

解答:

在这个故事中,官员同阎王的对话,就主要是运用了命题来表示各自的看法的。

所谓“命题”乃是表达判断的语句。而判断乃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它通过对思维对象的性质、关系、状态、存在等等所作的断定,表现出人们对现实对象的一定认识(即反映)。所以,也可以说,判断是人们用以反映现实对象情况的一种思维形式。由于判断总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而这些断定又总是存在着一个是否符合该对象实际的问题,即总有真假的问题,所以,判断总是一种或真或假的思想。据此,命题作为一种表达判断的语句,也就是一种或真或假的语句,也正是基于判断与命题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也可以把命题视为是通过语句来反映现实对象情况的一种思维形式。因此,本书在此次修订中,就采取了当前逻辑著作的通行用法,用“命题”这一术语来代换“判断”。

在本题中,官员同阎王的对话,都是通过一个个命题来进行的。比如,官员最初表白自己“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因而“无愧于鬼神”。这些表白都是命题。前者肯定他自己为官清廉,后者则否定他自己在鬼神面前有愧色。阎王听过以后,用“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来反驳官员“无愧于鬼神”的表白。这里,阎王给出了一个“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它是由两个简单的命题(“不贪钱就是好官”和“在公堂中设一木偶……岂不更胜于你”)结合而成的复合命题。其中,前一个简单命题的存在,是后一个简单命题存在的条件,这种复合命题在逻辑上称为假言命题,它是表示人们对事物情况有条件地作出断定的命题。

接着,这个官员又辩护说:“我虽无功,但总无过吧!”这也是由两个简单的命题(“我无功”和“我无过”)结合而成的复合命题。在这个命题中,对两个简单命题同时给予了肯定,这在逻辑上称为联言命题。

紧接着,阎王又用了一系列反映这位官员生时为官情况的命题(“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来反驳官员“无过”的论断,并最后结论式地提出了一个明确、肯定的命题:“无功就是有过”。在事实面前,这位官员无言对答了。

当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表达了作者对那种明哲保身、虚与委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场习气的有力鞭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者反驳别人的某种观点,总是要通过给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命题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它,恰当地运用它。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