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合成谬误

2022年8月24日20:27:39举例说明什么是合成谬误已关闭评论

合举又叫合成谬误,是指由整体中的部分、元素性质不恰当地推断出整体、集合的性质。

“合成谬误”之说在经济学界流传甚广。大名鼎鼎的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这样写道:“由于某一原因而对个体来说是对的,便据此而认为对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就是合成推理的谬误。”例如,在精彩的足球赛中,球迷们为了看得更清楚而站起来,可是当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看得更清楚。我们都知道,要想能够看得清楚比赛,甲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要以甲以外的其他人继续坐着为条件,乙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要以乙以外的其他人继续坐着为条件。可是在观看球赛的时候一个人为了看清楚而站起来,其他人也为了看清楚而站起来,这样一来命题中所说的站起来看清楚便不能成立了。事实是,大家为了看清楚都站了起来,就都看不清楚了。

还有一个例子,看起来像一个笑话,聪明人会觉得这样做是不划算的,可是这个笑话浅显易懂,一下就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合成谬误。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某妇人连划三根火柴,终于将掉在黑夜中的一根火柴找到。别人讥之,她却想不通,火柴掉了可惜,应该找回来;黑暗中看不见,划火柴才能照亮,这有什么不对呢?

火柴掉了可惜,应该找回来吗?火柴掉了也许应该找回来,但是事实上这要以找回这根火柴的代价不超过这根火柴的价值为前提条件。现在是这根火柴掉在黑夜中,要找回,至少要以划燃一根别的火柴为代价。在我们看来显然是不应该找回这根火柴的。这个事例中,如果我们单独地去划火柴照亮黑夜是对的,单独地要去找到丢失的火柴也是对的,但是要是将事情合成在一起就是错误的,显得愚蠢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傻到去这样做,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合成问题,我们需要从这个故事中来了解合成谬误的错误原因,以便遇到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

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在经济学中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经济不景气,个人理性的选择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但这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加剧经济不景气,使个人处境变得更坏;企业理性的选择是减员,但这也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加剧经济不景气,使企业的处境变得更坏。

作为普通老百姓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地会选择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毕竟一般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知识。当我们深究储蓄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举动的不合理之处,当多数人都选择储蓄的时候,市场便会因为没有消费变得更加不景气,形成恶性循环。当我们了解了一些合成谬误的知识,即使是我们没有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知识,理性地分析一下也能发现很多问题。盲目做出决定,很容易导致谬误的出现。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