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偶(对仗)的修辞方式?

2023年10月29日09:42:17什么是对偶(对仗)的修辞方式?已关闭评论

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对偶,这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颇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王力先生说:“排比作为修辞手段虽然是人类所共有的,对偶作为修辞手段却是汉语的特点所决定的。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虽然双音词颇多,但是这些双音词大多数都是以古代单音词作为词素的,各个词素仍旧有它的独立性。这样就很适宜于构成音节数量相等的对偶。对偶在文艺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骈体文和诗歌中的偶句。”(《略论语言形式美》)这对我们认识对偶很有帮助。

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等等。

对偶从意义看,可以分为三种:

(一)正对

上下联意义相近,互为补充。例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二)反对

上下联意义相反,互相映照。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三)串对

又称流水对。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例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李绅《悯农诗二首》其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在我国,文学作品中一些隽永、精美的对偶句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诗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长征》)

毛泽东不但在诗词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善于用对偶句。2009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播放的电视片《毛泽东在1949》中,有他与警卫员李银桥的一段对话,时值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李告诉毛泽东:主席,您有了一根白头发。毛笑着对李银桥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对偶句,以达到形式美、节奏美、音韵美、易懂易记和强调意义的目的。例如: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语)

不抛弃,不放弃。(电影《士兵突击》)

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的谚语中,对偶句也很多,其中许多思想深刻,含有哲理。例如: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近水知鱼性,临山识鸟音。

天上无云难下雨,地下无水不行船。

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对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对应关系的艺术概括,是人们在语句组织上的巧妙运用。刘勰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倾,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大意是说,自然所赋予的形体上下肢一定成双,这是造化的作用,显得事物不是孤立的。而创作文辞,运思谋篇多方考虑,高低上下互相配合,自然构成对偶。对偶这种句式齐整匀称,和谐悦耳,而且上下两联缀补映衬,灵活多样,蕴含丰厚,富于情味,已经成了广大群众语言审美的一种爱好、习惯。今天,它不只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应用于志喜庆、寄哀思、描摹风物、言志褒奖等等对联中,而且走进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标题以及某些应用文体中也用得很多。前面的章节中已经举了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再如:

① 昆玉河将再现轻舟白帆动  碧水绕京城(《北京晚报》)

② 长沙 花粉随雨哗哗下长春 飞絮时节雪花飞(《北京晚报》)

③ 千年地下军阵 今待世人检阅秦俑二号坑发掘现场开放(《人民日报》海外版)

④ 沉睡地下七千万年 一朝面世昙花一现遗憾!中江恐龙化石群被浇筑(《北京晚报》)

⑤ 妈祖系两岸 方寸有深情(《人民日报》海外版)

⑥ 富村帮穷村 优势补劣势石楼镇六个村结对发展经济(《北京日报》)

⑦ 巧理千家事 善解万人愁— —天津市居委会工作一瞥(《人民日报》)

⑧ 内助未必皆巾帼 须眉亦可成贤良(《每周文摘》)

下面的句子不够整齐:

① *明朝在未迁都北京以前,先疏浚运河,修了五年。所以说,大运河始创于元,至明朝始告竣工。

最后两个分句宜用对偶句,可以改成:“大运河始创于元,终竣于明。”

② *当武打演员是很苦的,弄不好就会摔得鼻青脸肿,打得骨折闪腰,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骨折闪腰”最好改成“骨折腰闪”,使构成这一联合词组的两部分均为主谓结构,这样更顺畅。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