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式,称之为反语。如:
我还记得第一次五四以后,军警们很客气地只用枪托,乱打那手无寸铁的教员和学生,威武到很像一队铁骑在苗田上驰骋……
(鲁迅《华盖集》)
这个例子中,“客气”、“威武”就是用反语进行斥责和嘲笑,表面上看是褒义词,实则是饱含贬义。
一、反语的分类
反语可分为以正说反和以反说正两类。
1.以正说反。如:
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
(鲁迅《这个与那个》)
鲁迅先生在这里运用反语批判了所谓“革命者”的陈词滥调,明明是因循守旧,妄图引诱青年脱离革命斗争的论调,却冠以“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这是一种怎样的“高超”,又是一种怎样的“远大”呢?显然这是在运用正话来表示反义。
2.以反说正。如:
哼,老四正闹脾气!又是什么还拉车去,不管咱们的臭事儿喽!
(老舍《龙须沟》)
修龙须沟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在老赵的嘴里却说成了“臭事儿”,显然是正话反说,表示的是“打是疼,骂是爱”的感情色彩。
再比如:
姚大婶听人夸奖闺女,心都开了花,故意装作厌烦样子,皱着眉说:“罢呀,有什么福好享?有个豆腐。不知哪辈子该下她的,折磨死人了。一个大闺女家,不说在家里学个针头线脑的,天天跟她爹一样去上班。这也罢了,谁知又交上了那个朋友,闹起自由来了。于今时兴这个嘛,咱老脑筋,看不惯也得看。这不是,眼看要出门子了,连针线都拿不起来,还得我给她操劳着赶嫁妆,不对心事还挑眼,累死也不讨好!”
(杨朔《三千里江山》)
该例是姚大婶对别人数落她闺女的一番话。看起来,她似乎是处处说闺女不好,实际上,却是向人夸闺女。这些语言也很符合姚大婶的性格——善良但碎嘴,爱啰嗦。
二、反语的运用
反语虽然也可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但大多数反语则还是用在批判和揭露等方面,具有辛辣讽刺的修辞效果。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时比正面论述更有力量,给人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同时,还能够明确表达出作者的爱憎情感,而且使得语言处在一种经常变换的状态中,更显生动、灵活、幽默。
反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表意一定要明确,只有让读者真正了解到作者的真实含义,才能说运用是成功的。反语表示的意义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修辞义,所以背景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了解背景知识,才有可能更好地指出事物的本质,表现出作者对论述对象所持有的态度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