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谬误
通过贴标签或命名来描述所发生的事实,以掩盖说话者的无知的情况,在逻辑学上称之为命名谬误。命名谬误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说话者知道名称,也知道原因,但实质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重复问题,说了等于没说。
命名谬误是在论证中使用不恰当的定义而产生的逻辑错误,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它可以一笔带过地回答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孩子为什么哭闹、摔东西”,是因为“孩子脾气不好、闹别扭”,看起来像是回答了,但其实阻碍了寻找更深刻的原因——孩子哭闹,可能是某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认识命名谬误,对我们而言有两个作用:
鉴别他人所说内容的含金量
有些人在回答问题时,看似是回答了问题,但其实什么都没说,只用另一种方式重复表达一遍。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方不想说,或是对方压根就不懂。
检查自己说的是看法还是废话
有时我们自己也可能存在这一谬误思维,自查的方式就是抓住一个问题追问几次,看能否给出不同的看法和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看法是借由表达给出新的信息,言之有物;废话则是把相同的内容颠来倒去地说一遍,言之无物。
看法,是借由自己的表达给出新的观点或者信息;废话,是把同一件事换个方式再说一次,把一个意思颠来倒去说一遍,不表达任何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