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错误引用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上边这段话出自《论语·子路》篇,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意思是: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说法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做国君很难,做臣下也不太容易。’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知道谨言慎行为国家着想,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说法吗?”孔子回答说:“话也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我说什么算什么。’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听起来有点玄乎,一句话难道有这么厉害吗?其实这话看似夸张,细想还是有大道理的。一句话的错误有时候可以导致一件事情的失败,在战争中或者商业中一句话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说人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尤其当转达和引用别人的话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有丝毫错误,否则贻害甚大。
《论语》中有许多语句现今都被错误地引用,给人们造成很多误解。《论语·泰伯》篇有这样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它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人可以造就,有发展前途,就创造条件让他自由发展,否则,就只让他明白一般的道理就可以了。”其实,孔子表达的意思是前者,只有那样才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后者仅仅是封建社会的愚民思想,封建统治者大肆引用这句话无非是为了稳定他们的统治。正确地理解掌握孔子的这句话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会有很大帮助。为人父母更要深刻理解这句话,它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使之成才有着重大意义。
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一些和历史学相关的纪录片、电影、新闻、教学等一定要注意史料的正确引用,否则不仅会歪曲事实、误人子弟,还会使相关个人和媒体的权威遭到质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据说是泰戈尔的名作,这首爱情诗由于情感的真挚感人而广泛流传,然而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泰戈尔是印度的大诗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写出这样的诗自然属于正常,很少有人会怀疑。然而,有网友拿此诗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对照检索,却并没有找到这首诗,而且,《飞鸟集》收录的都是两三句的短诗,不可能收录这么长的诗。那也可能仅仅是出处有误,本着严谨的精神,人们继续追查泰戈尔的其他作品,在《新月集》《园丁集》《边缘集》《生辰集》《吉檀迦利》等泰戈尔所有的诗集中均没有找到这首诗。
与这首广泛流传的诗最相近的版本是出自张小娴之手。她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有一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后来有记者采访张小娴证实,这几句确实是她个人的原创,只是后边是由别人续写的。
网络流行之后,书籍、文字的传播交流方便了很多,然而一些不经考证的错误也日益多了起来。无独有偶,电影《非诚勿扰 Ⅱ》中有一首据传是仓央嘉措的诗也是错误引用。
片中李香山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朗诵了一首名为《见与不见》的诗,该诗被传说是仓央嘉措所作,其实和电影所宣称的歌词改编自仓央嘉措《十诫诗》的片尾曲《最好不相见》一样,它们都只是网上盛传而已,实际并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经媒体的调查证实,《见与不见》的作者其实是现代人,诗的实际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是一个广东女孩。而《最好不相见》是网友将仓央嘉措的诗改编添加而成的,并非原作。所以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一定要严谨,对于出处、内涵一定要弄清楚,字句一定也要和原文完全相符,避免错误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