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求异并用法的例子:名医孙思邈是怎样找到脚气病的病因的?

2022年8月21日17:00:21求同求异并用法的例子:名医孙思邈是怎样找到脚气病的病因的?已关闭评论

“脚气”和“脚气病”是两种不同的病。“脚气”又叫“足癣”或“香港脚”,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而“脚气病”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方面的问题。历史上,第一个记录脚气病并找到其病因及治疗方法的人是中国唐代的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发现,有钱人比较容易得脚气病,而穷人得此病的很少。这是为什么呢?他想,这很可能同饮食有关系:富人常吃荤腥细粮,而穷人吃的却是素食粗粮。他又将细粮和粗粮进行了比较,发现精米、白面虽然好吃,但是和粗粮相比却缺少了米糠和麸皮。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麸皮来治疗脚气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看到,孙思邈之所以能够找到脚气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是因为他正确地运用了归纳思维中的求同求异并用法。

所谓“求同求异并用法”,可以看作是对“求同法”和“求异法”的联合运用:考察两组场合,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场合(正面场合)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先行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一组场合(反面场合)中,都没有这个先行情况,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引起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具体来说,孙思邈使用求同求异并用法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先用求同法,从正面组各个场合的先行情况中找出共同的情况:富人生活习惯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少吃粗粮。由此确定不吃粗粮是患脚气病的原因。

第二步,再用求同法,从反面组各个场合的先行情况中找出共同的情况:穷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常吃粗粮。由此确定吃粗粮是不得脚气病的原因。

第三步,使用求异法,对比正反两组场合,一组不吃粗粮,另一组吃粗粮,由此确定患脚气的原因是不吃粗粮。

国外医学家发现脚气病的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比孙思邈晚了一千多年,但推理方法大致相同。今天,求同求异并用法已经成了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