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完全归纳思维?

2023年11月12日14:34:49举例说明什么是完全归纳思维?已关闭评论

完全归纳思维

完全归纳思维是指通过考察一类事物的每个个体具有某种属性,然后得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例如,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在班级上做老师布置的一道数学题目“1 + 2 + 3 + …+ 100 等于多少?”,当他的同学还在一个一个自然数相加的时候,高斯很快地找到了正确答案,老师很惊讶,问他是怎么计算出答案的。高斯说,1 + 100 = 101,2 + 99 =101,3 + 98 = 101,…,49 + 52 = 101,50 + 51 = 101;50 乘以 101 等于 5050。这就是完全归纳思维的运用,因为在理论上高斯必须知道 1 + 100,2 + 99,3+ 98,…,49 + 52,50 + 51 这 50 个相加数中的每个数都必须是 101(每个和具有 101 的属性),也就是所有的相加数都是 101(都具有 101 的属性),这样,总共是 50 个 101,答案就能很快地计算出来。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例 2.53:

甲班有 40 名学生,在 2005 年寒假前的期终考试后,关于每名学生的平均成绩,经过统计后,我们得知:

学生 1 的平均成绩是 60 分以上;

学生 2 的平均成绩是 60 分以上;

学生 3 的平均成绩是 60 分以上;

……

学生 40 的平均成绩是 60 分以上;

由此得出,甲班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都是 60 分以上。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完全归纳推理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必然性思维,因为其前提真实,同时形式正确的话,则其结论必然为真。所以,我们一般把完全归纳思维看做演绎思维。也因此当我们说归纳思维时,一般指的是不完全归纳思维。下面,将完全归纳思维的形式结构提取出来,其逻辑形式可以表达如下:

S1 具有(或者不具有)P属性;

S2 具有(或者不具有)P属性;

S3 具有(或者不具有)P属性;

……

Sn具有(或者不具有)P属性;

并且,S1,S2,S3,…,Sn是S类的全部个体;

所以,所有的S都具有(或者不具有)P属性。

如前所述,完全归纳思维有其优点,即:

其结论具有必然性,但也有其缺点,即前提数量的限制性。当其前提的数量非常大或者是无限大的时候,就很难或者无法考察每个个体的属性。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思维。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