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音再生法
语音再生法是以原有词语的语音为基础创造新词的方法。
(1)叠音法。例如,汉语“妈—妈妈”、“渐—渐渐”、“万—万万”、“通—通通”、“往—往往”,重叠前后的意义或同或异,但都是不同的词。
(2)变音法。有的改变原词的声调,如汉语“好(hǎo)—好(hào)”;有的改变原词的轻重音格式,如汉语“地道(dìdào,名词)—地道(dìdɑo,形容词)”,英语′content(n.内容)—con′tent(a.满意的);有的改变原词的元音,如英语blood(n.血)—bleed(v.流血);有的改变原词的辅音,如英语advise(v.劝告)—advice(n.劝告);有的使原词的语音带上卷舌色彩,如汉语“盖—盖儿”、“尖—尖儿”。
(3)合音法。将原来的两个音节合并为一个音节。如汉语“不用—甭”、“不要—别”。
(4)分音法。将原来的一个音节分化为两个音节。如汉语“孔—窟窿”。
(5)借音法。以语音相同为条件,将已有的词形移用到新的词义上,两词之间意义上没有联系,就是许慎所说的“假借”。如汉语的“我”,本指一种兵器,借来表示第一人称代词。表示兵器的“我”和表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语音相同,意义上没有联系。
(6)译音法。模仿外语词的语音造词。例如,汉语的音译词“吉普(jeep)”、“马拉松(marathon)”。
译音法和摹声法的共同之处是,都模拟现有的声音造词。但两者不同,摹声法模拟的是事物的声音,不以已有的语音材料为基础,属于原生造词法;译音法模拟的是已有语言的声音,以已有的语音材料为基础,属于再生造词法。
2.语义再生法
语义再生法是以原有词语的语义为基础创造新词的方法。
(1)声训法。利用语言“声近义通”的特点给事物命名。例如,汉语“桌子”为什么叫“桌”,因为与“卓”声近义通,取其高于几案之义;“椅子”为什么叫“椅”,因为与“倚”声近义通,取其可倚靠之义。
(2)说明法。通过对事物进行描写和说明造词。可以从性质、状态、材料、用途、处所等不同角度加以说明。例如,汉语“雨衣(用来防雨,从用途上加以说明)”、“黑板(颜色是黑的,从性质上加以说明)”,英语football(用脚踢,说明运动时使用的身体部位)、basketball(往篮里投,说明投向的目标)。
(3)比况法。利用比喻、比拟等手段造词。可以是整个词充当喻体,如汉语“龙头”、“纸老虎”,英语crane(鹤,比喻“起重机”),可以是词的一部分充当喻体,如“木 耳 ”、“ 蜂窝 煤”。
(4)引申法。通过原有意义的引申造词。有的改变了原词的词性,例如,汉语“锁(名词)—锁(动词)”、“编辑(动词)—编辑(名词)”,英语“water(水)—to water(浇水)”、“fire(火)—to fire(点火)”;有的没有改变词性,例如,汉语“领袖”、“舌头”。
尽管利用引申法产生的词一般处理为多义词的引申义,不看作新词,但就表达新义的单位看,毕竟也是词,因此也可以看作新造了一个词。比如,我们可以说,“编辑”这个名词(他是一家报社的编辑)是从“编辑”这个动词(编辑报纸)引申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