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事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现实性是指当前、现实存在的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各种物质运动、变化的综合存在。现实是质和量、矛盾双方、肯定与否定、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全局与局部的统一。现实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它是过去的“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转化为将来“现实”的原因。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于物质的内在规定性的规律性运动必然发生的结果,它的某些具体特点细节又受着偶然性的影响。现实性体现着物质的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物质中的预示着物质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对而言的,是现象和形式在还没有成为现实以前,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有在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它才会转变为现实性。物质的必然性或偶然性都是通过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而实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是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客观存在。
可能性既是相对于现实性而言的,又是相对于不可能性而言的。可能性在物质发展过程中有其内在的客观根据,它预示着物质的种种变化趋势,只有具备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他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它才能成为现实性。不可能性在物质发展中没有客观根据,不符合物质的变化、发展规律,不能转化为现实性。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是物质内在规定性的矛盾双方所决定的,是对立统一规律更进一步的具体表现。物质的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肯定阶段包含着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根据,否定只是有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只要这种转化没有完成,它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现实性,只有转化完成,才能说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而不可能性由于没有客观根据,不论在当时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转化为现实性;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发展,“不可能性”的客观根据在运动中产生(发现)后,不可能性就可以转化为可能性,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转化为现实性。如万有引力发现后的航天事业及蒸汽机发明后的工业革命。
自然物质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自身发展运动的规律。有意识活动的人类可以揭示这些规律,并加以利用,这就是宇宙世界运动发展到现代的高级阶段——“运动的目的意识性”;也可以说运动产生了意识生命,由意识生命而指挥的有“意识目的运动”是宇宙世界运动的高级阶段。自然物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对我们人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以前,人们不可能计算出宇宙速度,航天事业及登陆月球是不可能的;而发现万有引力以后,则宇宙航行成为可能。没有瓦特蒸汽机的改进,现代工业文明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的运动存在是不可能的;而蒸汽机发明以后,现代工业文明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转化为现实性。对可能性与不可能性,我们既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也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正确地认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对客观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把可能性当成不可能性,就会把可能办到的事当成永远办不到的,从而产生懈怠感,失去本来可以成功的机会;或者把可能发生的当成不可能发生,而放松警惕,当事情发生后,陷于被动。反之把不可能性当成可能性,就会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说成是能办到的,并为此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或者把不可能发生的事说成是可能的,引起不必要的警惕,过于担心而忧心忡忡,增加思想负担。在可能性中,我们还要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现阶段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现在可能性;另一种是现阶段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而在将来客观根据产生后,就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是将来可能性(抽象可能性)。现在可能性是有客观根据,有条件转化为现实性;而将来可能性在目前没有客观根据,不能转化为现实性;却便是有转化的条件,没有转化的客观根据,也不能转化为现实性;将来可能性在目前的情况下表现的是不可能性,只要当“不可能性”的客观根据产生后,不可能性才能转化为可能性,将来可能性转化为现在可能性,从而转化为现实性。
由于物质矛盾运动的具体情况以及它与周围物质的复杂关系,变化发展的趋势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而在同时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中,基本上可以区分为有利于和不利于新物质规律性运动产生的两种可能性。表现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继续前进的可能性;旧事物战胜新事物倒退的可能性。这两种可能性在自然物质的变化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对社会物质的变化发展,人的意志就要起到一定的作用,就有政治、阶级、利益可能性的区别。因此,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估计到这两种可能性。新物质、事物的规律性形成是物质运动的总趋势,旧事物运动的暂时强盛也是有可能的。对一定的具体过程来说,这两种可能性都有可能变成现实性的。因此,在客观实践中,我们要使有利于新事物、物质规律性形成的可能性和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就必须同时看到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在行动部署上做两手准备:既要努力争取最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又要防止坏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从最坏的方面着想,向最好的方面努力。
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能性之所以是可能的,因为它只是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它还不是现实;可能不等于现实,可能也不一定都会变为现实;因为在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中,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可能性才会转化为现实,而不具备一定条件的是不可能转化为现实性的。任何物质的发生频率就是基于可能性的基础上而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指标。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性必然转化为现实性。一方面可能性依赖于现实性,可能性是以现实性为根据的,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它总是包含在现实性自身之中。同时它又是潜在的还没有发展的现实,并且在条件具备时能够转化为现实性。不与现实相联系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所以,不能在现实之外去寻找可能性。另一方面,现实性也依赖于可能性,现实性是以可能性为前提的,是由一定的可能性转化而来的,是充分发展并已经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只有在发展中具有可能性的东西,才能变为现实。现实的东西不会在可能性之外出现,没有可能性的东西,永远不会变为现实。同时现实性产生后又是新的可能性产生的起点,在它的自身中包含着进一步发展、变化的趋势,即包含着新的可能性。不与可能性相联系、相依存,和不是可能性转化而来的现实性是没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这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作为事物运动、变化过程来考察,也就表现为可能性不断转化为现实性和从现实性产生可能性的过程;可能性转化为新的现实性,新的现实性产生新的可能性,新的可能性转化为更新的现实性,如此往复,促进了物质的变化、发展。
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是按照物质在运动的规律性中进行的,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以人的意志而实现。但在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中生产创造的社会物质,许多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大都是由人的意识所决定的。社会历史是人们创造的,社会物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又往往同人们各自的阶级利益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客观实践中,应该向江泽民提出的那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有利于全局、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和提高人类综合斗争能力的可能性,除了必须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以外,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创造意识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