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没有共用的概念,只会鸡同鸭讲

2020年1月20日17:58:36逻辑学:没有共用的概念,只会鸡同鸭讲已关闭评论

沟通是一门艺术。按照沟通漏斗理论,我们心中想表达的意思往往只有40%能被对方理解,只有20%的内容能被对方准确反馈。那信息是怎样在沟通中不断流失的呢?北大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制约着信息传递。

例如,博士写买驴的契约书,三张纸里都没有一个“驴”字。这显然没法让卖驴的小贩看明白他到底想不想交易。意义含糊、条理不清晰的语言,会让信息接受者无法理解信息发出者的逻辑。如果理解不了对方的逻辑,听到的内容再多,也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

第二,说者或听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

语言表达不清楚的根本原因是思维缺乏逻辑性。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某种逻辑。比如,日月星辰的自转与公转所遵循的天体运动规律,就可以视为一种行为逻辑。警察破案时用的犯罪心理学知识,就是围绕罪犯行为逻辑建立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人,通常不善于归纳总结事物中隐藏的逻辑,也不擅长理解他人意见的本意。没法理解信息,自然就无从有效接收信息。

第三,沟通双方没有使用统一的概念。

有的人语言表达非常清晰,思路也富有逻辑性,他的沟通对象也同样。但两人也可能谈不到一块儿。谚语“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该现象不仅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算在极度追求逻辑严密性的学术界也屡见不鲜。

例如,北大教授与复旦教授争论一个历史研究课题。两人的思维都很严密,但一个用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的概念立论,另一个则反对用这类概念来定义中国历史,最终结果只能是围绕“概念”反复纠缠,而没法进一步交流。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