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什么《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不是烧饼?

2022年8月21日19:48:57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什么《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不是烧饼?已关闭评论

《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烧饼!然而很遗憾,这个回答是错误的。翻开《水浒传》你就会发现,武大郎卖的是“炊饼”而非“烧饼”。有人作过考证,明朝的面食按照烹饪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煮的面食叫作汤饼,类似今天的切面;蒸的面食叫作炊饼或笼饼,类似今天的馒头;炉子上烤出来的面食才叫烧饼或胡饼。由此可见,武大郎卖的“炊饼”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馒头。

为什么人们会弄错“炊饼”和“烧饼”?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地理解“炊饼”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准确使用一个概念,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个概念:它有哪些含义,适用于哪些对象,从逻辑学上来说,就是要掌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事物的特性或本质;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概念所指事物的范围。比如“摩天大楼”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指超过一定高度的建筑物;它的外延则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包括了迪拜哈利法塔、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吉隆坡石油双塔,还有台北101大楼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一种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其外延就越大。比如下面的一组概念:“人”,“活着的人”,“活着的20岁左右的人”,“活着的20岁左右黑头发的人”。在这个序列里,后一概念的内涵都比前一概念的多,其外延则都比前一概念的小,如“活着的人”的内涵比“人”多,但其外延比“人”要小,这就是反变规律。

此外,有些概念的外延也有可能是空的,比如“独角兽”。认识到这一点,并运用对内涵和外延的区分,我们就可以分辨一些带有“意义”歧义的谬误论证。比如,下面这段论证:

“上帝”这个词不是无意义的,因此它有意义。但是按照定义,“上帝”这个词的意思是全能的至善的存在。因此,全能的至善的存在,即上帝,必然存在。

这段论证中的歧义在于“意义”和“无意义”这两个词。聪明的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前一个“意义”指的是内涵,而后一个“意义”指的却是外延。“上帝”这个词不是无意义的,因此它存在一个内涵;然而,一个具有内涵的概念,其外延却可能是空的,因而此段论证并不能得出“上帝”一词必定指向一个存在物的结论。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