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型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021年5月30日14:14:21创造型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已关闭评论

创造型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创造学研究表明,一个当代科技人才应该具有下面8个方面的能力:

1. 创新能力

只要我们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对历史上的创造发明实例进行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创造发明家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不满足现状,不满足于前人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他们有很强的创新意向,他们总是用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冲击和取代在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习惯的那些旧东西。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得研究成果可能性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知识的精深,还要有比较宽的知识面,起码要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相邻学科的知识。

创新能力,也可称为创造发明能力。它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智力素质,最重要的是还必须具有极强的创造能力,即创造力;极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以及熟练地掌握和善于运用创造技巧,是创造力的具体体现,是创造发明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 科学研究能力

李政道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讲过,一个人读书从小学到大学,中小学阶段是老师提问题,你回答,大学是你提问题,请老师回答。大学毕业以后,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实质上,所谓科学研究能力,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有的人书读得不少,在学校考试成绩也很好,但以后不一定有比较强的研究能力。关键一点是他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能开发一个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善于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关键。因此,不但要多学习,善于寻找和提出问题,还要善于针对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去解决,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

3. 获取信息能力

自觉地、能动地利用信息改造世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说过:“要有效地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信息。”获得必要的、足够的、系统的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获得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充分地、正确地利用信息。上海某家单位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成功一项在保温瓶制造工艺中以镁代银的技术,当时被宣传为一项重大突破。经调查发现,1929年,美国有一家公司早已研究出来,并早已取得这项专利。可见,搞科技研究不注重信息,尽管你埋头苦干了很多年,不仅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你的研究成果也许在科学上毫无价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并没有选择像费米、康普恩这样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第一流的物理学家来担任技术总指挥,而是选择了一个年仅38岁,成就远逊于前两者的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就是因为他有着难能可贵的优点:知识渊博。他研究的领域涉及基本粒子、物质结构、宇宙射线、天体物理学、波动与量子力学等方面。他的兴趣很广泛,在文学、历史、哲学、诗歌、建筑、地质等方面都有一定造诣。他的渊博知识,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他率领的1500多位科技人员,仅仅花了4年时间,就先后研制成功3颗原子弹,从而确保了他所研究的整个工程的成功。

4. 变通能力

变通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思路敏捷,思维活跃,善于运用类比、联想、想象等方法和技巧,善于凭借大胆的直觉将搜集的各类信息,转变为对创造发明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善于利用创造学的原理处理、分析、解答问题,从而导出创造性的设想、方案或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涉及的科学领域越来越宽广,新与老、新与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和启迪,既为创造者提供了较大的活动范围,同时也带来了复杂性。大量的无用信息、有用信息、相关信息互相交织,盘根错节,给创造者有效地利用信息增加了困难。如何从无用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成分,如何正确、恰当地利用有用信息和相关信息,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关系到成败的问题。创造性的变通能力是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重要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找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的技巧,而发现新的可能性,以及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旧问题,必须有富于创新的想象力,科学的真正进步也因此而产生。”

创造性活动本身是一个新鲜事物。现代的科技创造发明往往需要多人、多学科的相互配合。创造性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和障碍。能否优化创造环境,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争取到广泛的支持和赞助,对于取得创造性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有极强的变通能力。

对于管理科学的创造型人才,变通能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应变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如何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地、大胆地、完美地做出成功的决策,变更工作计划和转移工作重点,如在惊涛骇浪中驾船乘风破浪前进的经验丰富的老练的舵手,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条件,根据客观事物变化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条件,采取科学的、灵活的应变对策,随时调整创造性工作行动的创造能力。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应变能力带有明显的被动性,它是对现实事物的被动的变通;而变通能力则是对事物的主动变革。比如修路,应变能力是对已有的路进行整修改造;而变通能力则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拓出新道路来。变通能力涵盖应变能力。

5. 组织管理能力

像居里夫人那样在实验室里孤身奋战取得成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科学要求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们进行合作奋斗。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往往能取得更大的科研成功。目前,国际上发表的每一篇科技论文的署名越来越多,进行跨国研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我们不仅需要大批各个专业的人才,我们更需要大批善于把多学科的科技人才组织协调起来进行工作的科技组织工作者。他们大多数是创造型学者,不但本人学问精深,而且非常精明善断,善于同别人合作,善于组织管理。搞科学研究也是这样,要善于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才组织起来,协调、调度他们的工作,使之多出成果,缩短科研周期,提高科研效率。

在科技发展史上,形成了许多有名的科学学派。像卢瑟福领导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一大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也出了大批的人才和成果;前苏联许多最卓越的物理学家都是杰出的半导体物理学家约飞的学生。这些科学团体或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造就了大批人才,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这些学派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是它们的领导者们。他们不仅有广博的学识和自身创造力的修养,而且还有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善于物色人才,并注重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和才能,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自信心;他们还善于激发成员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优化组合结构,优化集体创造环境,使所有成员在心理上和谐一致地、精神振奋地开展创造性工作;他们善于洞察科技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果断决策,率领成员沿着正确方向开拓进取,争取最大的成就。

6. 演说表达能力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别人的合作和支持,需要别人的理解和赞赏。每一项科研的内容和意义,需要什么实验手段,需要社会给予多大的支持,都需要做说服工作。譬如你的想法需要领导的支持,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帮助,你就要设法说服这个领导。光靠领导的理解是不够的,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讲出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来。你的成果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必须在有关场合说服周围各种各样的人,使他们认识你的成果的社会价值。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一批科学家请一位名叫萨克斯的经济学家去美国总统罗斯福那里做说服工作,希望抓紧原子弹的制造工作,赶在纳粹德国之前把原子弹搞出来。罗斯福觉得,这只是科学家们搞理论研究的事,虽有趣,但政府出面为时过早,所以,开始没有做通。萨克斯苦想了一夜,第二天与罗斯福共进早餐时,他巧妙地用拿破仑没有听取轮船发明人富尔顿的建议(制造轮船代替帆船,渡过英吉利海峡,打败英国人),导致海战失败的例子说服了罗斯福,使总统做出“立即采取行动”的重大决策。可见,搞科研工作的人具有演说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

7. 文字表达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否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于科技工作者确保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和创造性成果的推广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多情况下,创新方法或创造性设想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供理解和鉴别,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达成项目立项,并获得研究经费。大家都知道,科研要写论文,实验要写报告,技术工作要写方案和总结,特别是有些创造性成果需要用论文、报告或书籍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如果写作能力不强,要完成上述工作,并达到理想的结果是有很大困难的,同时,也不利于成果的推广应用。这里要写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要求科学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论证要充分,语言文字要简练、清晰、完整、精确。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

8. 社交活动能力

社会交往是一种艺术。搞科学研究的人也应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建立必要的、良性的社会联系。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一个和谐、有利于创造性工作的环境,对于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和大学教师与国外相比,素质并不差。为什么越到后来差距越大呢?主要是我国的科技人员除知识面窄以外,社会联系面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社交活动有利于调节创造者的心态和情绪,有利于开阔视野,激发思维的灵活性;社交活动时的放松,有利于使纠结在一起的信息放松,提升潜意识思维的活力,让信息得到重组;社交活动还有利于获取尚未形成文字的零次信息,并受到别人思想的激励和启迪,促进自身创造性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交活动能力有助于协调和充分利用社会各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科学研究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可为创造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有利条件。

总之,那种书生型的人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只有成为创造型的科技人才,才能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