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在辩论什么?

2022年8月20日10:25:43鹅湖之会在辩论什么?已关闭评论

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宋淳熙二年(1175)六月,吕祖谦为调和朱陆之争,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和朱熹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会议一开始,吕祖谦便问陆九龄:“九龄兄,最近有什么研究心得?”陆九龄回答说:“心得不多,但还是有的,大家不妨听听我最近作的一首诗。”随即吟诵出来:“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这首诗的意思是:孩提时就懂得了爱,长大后又懂得了敬,这就是古代圣贤相传的爱敬之心。有地才能建房,无址不能成楼。空耗精力注解儒家经典,则堵塞成为圣贤的道路,着意寻求“精微”反而得不到。要珍重朋友之间的讨论,最大的快乐就在今天。

朱熹听罢,便向吕祖谦说:“看来九龄早已上了九渊的贼船了!”又对陆九龄说:“诗虽好,但不得要领。我认为要做一个圣贤,就要按照《大学》所说的步骤,从格物开始,通过格物获得知识,掌握本领,一旦豁然贯通,就能处处符合天理。”

陆九龄示意陆九渊,陆九渊便针锋相对地反驳说:“依我之见,要做圣人,‘先立乎其大者’,立场站稳了,读书明理,这固然好;即使不识一字,我还能堂堂正正做个人。不然,学了知识,也只是借寇兵、资盗粮。尧舜读何书来?但他们不失为圣人。”

朱熹正想反驳,陆九渊又说:“我也凑个热闹,和胞兄诗一首。”其诗说:“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意思是,临墟墓就会产生悲哀之感,入宗庙自然产生钦敬之情,这是人人具有的千古不灭之心。积细流便成大海,聚拳石就成高山。我的“简易工夫”必将传播久远,你的“支离事业”必定沉沦。要知自下升高的道理,今天就将真伪辨清。

朱熹听后,为之失色,大不高兴,会议不欢而散。

淳熙六年(1179),陆氏兄弟到信州铅山观音寺拜访朱熹,这次拜访有点负荆请罪的意味。看到他们态度真诚,朱熹的不快烟消云散,于是和着陆氏兄弟的诗韵,也赋诗一首:“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蓝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委婉地批评心学可能陷于“不信人间有古今”的空疏之中,强调老老实实地商量旧学,意气风发地培养新知,在积累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创新带动积累。这次相见为鹅湖之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鹅湖之会虽未调和朱陆两家的观点,甚至其学说的分歧愈来愈大,却成就了他们的深厚友谊。各自对于哲学立场的坚持,愈发凸显了他们的学术品格和文化人格,在这一点上,他们无疑是英雄惜英雄,彼此反而更增添了相互的了解和敬意。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