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通过意志主义哲学掀起了西方哲学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标志着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不仅如此,叔本华还将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与人生的意义问题直接挂钩,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高头讲章中解放出来,使之恢复了原始活力。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这并不是说世界是由我创造的,也不是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说它对我们呈现,被我们所表象,即世界对我们呈现的永远只是我们表象它的那个样子。表象背后的世界我们可以认识吗?康德认为那是不可认识的彼岸之物,叔本华同意康德对现象界和自在之物(彼岸之物)所作的区分,只不过他认为虽然人们依靠理性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但是依靠非理性可以知道,那决定现象界的真正力量是意志,是生命意志。所以,叔本华的哲学也被称为“意志主义”。
叔本华认为意志从根本上讲是盲目的,是没有根据和理由的,它就是一种盲目的冲动、一种无穷的努力或永恒的生成,它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是每一种事物(不管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想要永远持存下去的欲望。在动物那里,生命意志表现为自我保存和繁衍后代;在人这里,生命意志表现为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种种活动。
然而,欲望是无穷的,人的欲望不可能全都得到满足,所以人会感到痛苦。叔本华说:“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就像佛教所说的,人生的痛苦之一在于“求”之“不得”。得不到是一种痛苦;得到之后又会有新的欲求,新的痛苦。所以叔本华认为所谓的幸福与享受只是欲望的暂时停止,人从来都是痛苦的。人就这样被痛苦和空虚所包围,人生本质上就是一个一贯不幸的状态。真正的解脱之道是佛教哲学所向往的消除欲望和寂静涅槃。这就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尽管它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对人生的思考,但不得不说它过于极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