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方言词和外来词

2022年9月27日08:57:27举例说明什么是方言词和外来词已关闭评论

(一)方言词

方言词(dialectism)是通行于某个地区的词语。与全民词相对,主要出现在口语当中。例如,四川话的“抄手”(馄饨)、“锅魁”(烧饼),山西、陕西一带的“地板”(地)、“婆姨”(妻子),上海话的“绢头”(手帕)、“阿拉”(我),广州话的“雪柜”(冰箱)、“家俬”(家具)等。有人把方言词理解为“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  ,如垃圾(吴方言)、忽悠(东北方言)、搞(西南官话)等。我们觉得,已经进入普通话的原方言词最好称为“方源词”  。

方言词是民族共同语词汇的重要来源。就汉语来说,北方话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并不时地补充、丰富着普通话的词汇,如西南官话的“搞”,东北方言的“忽悠”进入普通话的历史并不太长;同时,普通话还吸收其他方言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吴语的“尴尬”、“瘪三”、“阿飞”、“垃圾”、“煞有介事”,粤语的“的士”、“买(埋)单”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粤语成为汉语的强势方言,许多粤语词正在加快进入普通话的步伐,如“靓”、“搞定(搞掂)”、“理念”、“架构”。

(二)外来词

外来词(alien words/foreignism)指从外民族语言吸收进来的词语。与本族词相对。就输入方而言,叫借词;就输出方来说,叫贷词。它是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交流的产物。

西方语言之间词语借用比较方便,只需词形转写就可以了。中西语言之间互借就不太方便了,存在一系列语言和文字系统的转换。

借词中有一种借出又借进的特殊现象,也称为“回借”。汉语里的“大风”借入英语,音译为typhoon,指发生在太平洋上的一种强风暴,后来又从英语里借回来,变成了“台风”。“博士”原是汉语词(古代一种传授经学的官员或专精某种技艺的人),蒙语借去读为pakci,意思是“老师,师傅”。汉语又从蒙语借回来,写作“把势”或“把式”,指擅长某种手艺或有某种能耐的人。例如,“他种庄稼是个好把式”。《西游记》三十二回:“还是个把势?还是个雏儿?”表示最高一级学位的名称是从日语借回的。

从古到今,汉语从未停止过从其他语言借进词语的步伐,大致有三个高峰期:汉魏六朝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从梵语借入许多佛教用语;“五四”前后又借进了许多科学文化术语;改革开放后,外来词以更加强劲的势头影响着汉语。同样,汉语也有一些贷词,但不是太多,如“茶(tea)”、“丝绸(silk)”、“功夫(kungfu)”。

汉语是“消化”能力比较强的语言,借词进入汉语,要经过改造,以适合汉语系统。时间一长,就难以分辨是不是外来词,如早期借词“苜蓿”、“石榴”、“狮子”、“胭脂”等。

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借音,形成音译词。直接翻译外来词的语音,用字只记音,不表义。例如,打(dozen)、米(meter)、沙发(sofa)、摩托(motor)、麦克风(microphone)。

(2)借义,形成意译词。用汉语语素或语素组合表达外来词的概念。例如,电话(telephone)、电视(television)、话筒(microphone)。由于语素和构词法都是汉语的,所以意译词一般不认为是借词。

意译词中还有一类,如football—足球、blackboard—黑板、honeymoon—蜜月,外语与汉语语素一一对译,格式相同,有人称为“仿译词”(或“直译词”),一般也不认为是借词。

汉语有较强的意译倾向。原来的一些音译词,后来很多改成了意译词,例如,德律风(telephone)—电话、赛因斯(science)—科学、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有些词音译和意译形式并存,例如,麦克风/话筒、盘尼西林/青霉素。

(3)借形,形成借形词。直接借用外来词的书写形式。

一种是借自日文的借形词。由于日文仍然保留有部分汉字,汉语就把用汉字书写的日语词直接借进汉语,只借形,不借音。例如,手续、场合、客观、绝对、课堂。一般所说的借形词即指借自日文的借形词。这种词和正宗的汉语词很难分别,许多人认为不是外来词。

一种是借自英文或其他西方文字的借形词。例如,VCD、MTV。

以上是三种基本形式,把它们进行不同组合,还会产生许多变式。

(4)半音译半意译。词的一半翻译声音,一半翻译意义。例如,Cambridge—剑桥、New Zealand—新西兰。

(5)音译兼意译。选用的字既标音,又表意。例如,engine—引擎、club—俱乐部、vitamin—维他命。

(6)音译加义类。音译之后添加表示意义类别的语素。例如,beer—啤酒(加“酒”)、card—卡片(加“片”)、bar—酒吧(加“酒”)。

(7)半音译半借形。词的一半翻译声音,一半借书写形式。例如,卡拉OK(来自英语karaoke。“卡拉”是日语から的音译,OK是英语词orchestra的缩略之形)。

(8)半借形半意译。词的一半借书写形式,一半意译或加义类。例如,X射线、B超、U盘。

有人把含有西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的借词称为“字母词”。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①纯字母:WTO(世界贸易组织)、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RMB(人民币,来自汉语拼音)、HSK(汉语水平考试,来自汉语拼音);

②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用:Mp3(一种音乐播放器)、3G(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③字母和汉字混用:B超(一种医疗诊断仪器)、γ刀(一种医疗手术器械)、AA制(平摊付款或各自付款的办法);

④字母、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3K党(来自英语Ku Klux Klan,三个词的本义是指扳动手枪扳机时三个步骤的声响,为学习射击时的口诀。后用来指美国历史上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奉行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和基督教恐怖主义的民间仇恨团体,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

“字母词”尽管可以丰富汉语,但如果无限制地滥用,则会冲击汉语,需要加强规范引导。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