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与超前夸张的比较

2022年9月4日19:08:22扩大夸张、缩小夸张与超前夸张的比较已关闭评论

人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抓住事物的特征,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就叫作夸张。如:

两条腿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每迈出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特别是胸口闷得厉害,好像一下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心跳得怦怦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脏就会一下子从嘴里跳出来。

(王愿坚《足迹》)

这个例子中“千斤重”、“被积雪吸住”、“塞进大团棉花”、“心脏跳出来”等就是夸张。夸张讲的并非是事实,它以非同寻常的强度来描写客观事物的数量、情态等,以增强艺术表达的效果。但夸张也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要夸而有节,不能无限制地虚夸。它是在貌似荒诞不经的描述中,衬托出鲜明的真实来。像这个例子,虽然不可能腿有千斤重,心脏也不能跳出来,但是通过这种极度夸大的描绘,却突出表现了当时雪山行军中的缺衣少食,山高地冻的巨大困难。用想象对客观事物进行合情合理的极度渲染,使其表现得既离奇又可信,从而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的真实性。

夸张的方式可以分成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类型。

一、扩大夸张

故意将事物往大处、高处、深处、强处、重处等方面说。如: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桥,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鲁迅《故乡》)

这个例子是杨二嫂对“我”所说的极尽逢迎的话。“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等,真是不小的排场,明显地扩大夸张。

二、缩小夸张

故意地把事物尽量往小处、低处、轻处、慢处、弱处等方面说。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这个例子把绵延千里的五岭山脉,比作是“腾起”的小波浪;把雄伟、挺拔、广阔的乌蒙山脉,比作是滚动着的“泥丸”,明显地将高大的形象,凝缩为渺小的形象了,这种高度的缩小夸张,反而衬托出了红军巨人般的高大形象。

三、超前夸张

故意把后出现的事情说成是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甚至故意写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如:

“请”字儿未曾说完,“去”字儿连忙答应,早飞去莺莺跟前。

(王实甫《西厢记》)

这个例子中红娘的“请”字尚未说完,张生“去”的动作已经完成了,这就是把“请”之后发生的“去”的动作行为超前了,是超前夸张。这个例子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很合理,但通过这样的夸张和渲染,使得内容得到了加强。

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就能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源于生活;要掌握好夸张的分寸,不要流于浮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提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观点;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避免因循守旧。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