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南顿北渐”之争是怎么回事?

2022年8月20日10:20:28唐朝“南顿北渐”之争是怎么回事?已关闭评论

唐朝“南顿北渐”之争是怎么回事?

唐代中期,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分出慧能、神秀两支,慧能以“顿悟”立说,主要在南方传教,时称“南宗”;神秀以“渐悟”立说,主要在北方传教,时称“北宗”。“南顿北渐”之争,成为禅宗史上一大事件。

“顿悟”说认为,佛教真理是个整体,众生无须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在须臾之间就能完成对它的体悟,从而成为圆满无缺的佛。“渐悟”说认为,对佛教真理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众生需要经过长期循序渐进的修行,逐渐积累,方能在最后完成对它的认识,成为佛。

顿渐之争由来已久。在禅宗之前,东晋的支道林、道安等人立“小顿悟”义,晋宋时的竺道生立“大顿悟”义。与竺道生同时的慧观、昙无谶等立“渐悟”义。“南顿北渐”之争正是历史上顿渐之争的继续。

以慧能为首的南宗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是人心的外化,人心原本天生清静,无所谓尘埃的污染,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在南宗看来,念经、念佛、礼拜、坐禅、忏悔、守戒以至一切经典仪式都是多余之物。以神秀为首的北宗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灵明不昧的“真如”派生的,但是这一派生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的本性都是不净的,以致蒙受了无数苦难与烦恼,所以,人们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节制—“戒”,用禅定等方法,收心敛性—“定”,从而净化自己,涅槃新生—“慧”。只有通过这种“戒”“定”“慧”的渐修,才能向佛性的“真如”靠近。

两人死后,南顿北渐之争逐渐激烈。神秀弟子普寂、义福,大阐神秀宗风。慧能弟子神会也不甘示弱,与北宗的崇远禅师公开辩论。此后,顿悟法门逐渐取代渐悟法门,成为禅宗的主体思想。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