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演绎模型与现实演绎模型的比较

2022年8月19日14:09:58理想演绎模型与现实演绎模型的比较已关闭评论

假说的演绎模型分为理想演绎模型和现实中的现实演绎模型:

(1)理想演绎模型

假说的理想演绎模型是指在理想条件下,根据假设H,可以预言P。

推理形式为:如果H,则P。(根据T)

其中,T是检验P的观察、实验理论,但作为实验背后的隐含假设,T在一般的讨论中也不会出现;只有在细致的分析和批判中,理论T的存在和作用才会摆出来。

(2)现实演绎模型

假说的现实演绎模型是指在现实中,根据假设H,加上初始条件和辅助假设,推导出预言P。

推理形式为:如果(H和I和A),则P。

其中,I是初始条件,A是辅助假设。

在实际过程中,一个比较抽象、普遍的假说不可能单独推导出观察预言,它必然是假说和相关辅助假设、初始条件在共同起作用。

案例 天狼星的伴星

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首先提出天狼星有伴星的假设。1834~1842年,他精密测量恒星的位置和整理前人的观测资料,发现天狼星的位置具有周期性的偏差度,忽左忽右地摆动。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有关天狼星的观测资料,在1844年推测天狼星有个人们尚未知道的光度较弱而质量很大的伴星,由于这个伴星的引力而使天狼星的位置具有周期性的摆动现象。上述这个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去解释天狼星位置的周期性摆动现象和预测天狼星有个伴星的假设,就是一个可以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辅助性假设。1862年,人们真正观察到了天狼星的伴星,万有引力定律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本例中的假说、已知事实、初始条件和辅助假设分别为:

假说H:万有引力假说。

已知事实P:天狼星的运动具有周期性的偏差。

初始条件I:天狼星等星体的质量和距离。

辅助假设A:天狼星有个光度较弱而质量很大的伴星。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