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的命题成不成立,是逻辑推理的研究目标

2020年1月20日17:55:02假设的命题成不成立,是逻辑推理的研究目标已关闭评论

只有犯人才知道的秘密

高智商罪犯擅长编造各种虚假身份,游走于各个社会圈子。普通人很难同时驾驭两个身份。因为不同的身份设定了不同的个性与社会背景,必须向他人展现出不一样的行为逻辑。而高智商罪犯扮演如此多的身份,却很少穿帮,足见其逻辑思维的缜密程度。

在被警方传讯时,高智商罪犯往往会用虚假身份的经历掩盖自己的真实活动。这让警察调查案件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曾经有一股跨国黑帮势力。他们不但走私军火,还暗中贩运毒品。中央情报局调集精英组成了专案组,经过多年努力,消灭了黑帮的几个外围据点。但是对于黑帮内部,中央情报局始终没能有效渗透。

在涉黑案件中屡立奇功的情报员布莱德利,被联邦调查局调入了专案组。他在分析案情时发现,几乎每一次大案都有一个看似不太重要的人物漏网。案件A中没能抓获的是医生安德森,案件B的漏网之鱼是一位叫西尔维斯特的金融专家。而在最近破获的案件中,为黑帮提供技术支持的程序员鲁道夫人间蒸发了。

布莱德利在审讯被捕的黑帮成员时察觉到上述人物有个共同特点。无论表面身份如何,他们都负责黑帮与买家之间的联络,实际控制着黑帮的情报渠道。重案组讨论后判断这些漏网之鱼应该是同一人捏造的不同身份。如果能抓到那名关键人物,就可以掌握更多黑帮内部的情况,从而将其一网打尽。

问题是该罪犯极其狡猾,中央情报局一直没能查明其真实身份。好在布莱德利追查手头的案件时,发现一名叫帕特里克的酒店经理与上述逃犯有某些相似点。据线人透露,帕特里克是这次黑帮交易的中间人。

中央情报局迅速传讯了帕特里克。但此人在回答提问时没有出现什么漏洞。警方的几次审问都颗粒无收,专案组其他成员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弄错了追查方向。但情报员布莱德利相信自己的直觉,依然没有放弃努力。

帕特里克的智商极高,说话不紧不慢,思路条理分明、逻辑清晰。他给众警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此人的记忆力好得出奇。

中央情报局常用重复审讯的办法,给犯罪嫌疑人施加心理压力,让他们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无意中说出与谎言不符的细节。但是这个办法对帕特里克不起作用。此人一直保持良好的修养,耐心回答任何被问了无数遍的问题,而且每次回答得都没有自相矛盾之处。

情报员布莱德利又尝试着用此前的假名字试探帕特里克。听到“安德森医生”这个名字时,帕特里克的眼神里瞬间出现了一丝游移,但转瞬即逝。不过,这个细节没能逃脱布莱德利的法眼。

然而,在接下来的试探中,帕特里克对每一个假名字与假身份都表示不知道,没再露出什么痕迹。反复审问的办法也对他没有效果。

随着案情的深入,各种线索都指向帕特里克。这足以证明他就是此次黑帮活动的实际组织者。那该怎样让他认罪呢?

专案组成员调阅档案时发现,实际上帕特里克曾以假身份被警方传讯。当时的审讯者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最终排除了他的嫌疑。由此可见,帕特里克对自己所有“分身”的信息都编造得非常严密,而且牢牢记住了每个细节,所以他才能被警方百问不倒。

突然,情报员布莱德利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帕特里克又像往常一样耐心地接受反复审讯。他如同背台词一样很自然地回答了警官们的疑问。几个小时后,布莱德利突然问:“根据你们酒店的客户记录,西尔维斯特医生与安德森理财师曾经于某月某日夜晚入住你们酒店。那天正好是你值班。”

帕特里克脱口而出:“不可能。我不记得有这个记录。他们不可能同时入住同一家酒店,而且西尔维斯特是理财师,安德森才是医生。”

布莱德利笑道:“你之前不是说不认识他们吗?为什么一口咬定他们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家酒店?唯一的解释是,你不但认识他们,而且知道这两人其实是同一个人的掩护身份。除了本人之外,谁还能如此清楚两个逃犯的真实情况呢?所以,你就是他们,他们只不过是你捏造的虚假身份罢了。”

在一连串的追问下,帕特里克的心理防线顿时土崩瓦解。他不得不供认自己的罪行。中央情报局根据他提供的情报,成功渗透进黑帮内部,里应外合铲除了这股跨国犯罪势力。

在上述案例中,布莱德利的假设正好戳穿了真相。他假设这几个漏网之鱼其实是同一个人的化身,只有罪犯本人才知道所有假身份的情况。如果帕特里克辩称自己认识这几个人,就可以蒙混过关。因为除了罪犯本人之外,几乎没人知道“他们”实际上是同一人。

但不巧的是,帕特里克此前声称不认识这些人。自己排除了这个假设命题的可能性。于是,他无法用新的假设来反驳情报员的假设,只能为自己的逻辑漏洞买单。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