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学者对逻辑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六篇逻辑论著被后人集为《工具论》,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关于词项的逻辑系统,亚里士多德被西方人誉为“逻辑之父”。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斯多葛学派研究了关于命题的逻辑。它不同于亚氏逻辑,但又与亚氏逻辑一样,同属演绎逻辑体系,并一起成为传统逻辑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从科学学与科学史的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拥有自己的逻辑学范式,是原创的逻辑学基础理论的逻辑学人,以逻辑为研究对象,区分逻辑正确与否,并且对逻辑学有很高造诣。
有关逻辑学,他写了《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六篇逻辑学著作,其总称为《工具论》。而且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的系统理论。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它包含两个直言命题构成的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构成的结论。
一个正确的三段论且仅有三个词项,其中联系大小前提的词项叫中项,在前提中出现两次;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词项叫大项;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词项叫小项。
例如,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牛是偶蹄目动物,所以牛是脊椎动物。上面的三段论推理,“偶蹄目动物”是连接大小前提的中项;“脊椎动物”是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大项”;“牛”是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小项”。习惯上,用“P”表示“大项”,用“M”表示“中项”,用“S”表示“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