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三段论的规则:包括名词、前提规则

2020年5月3日09:37:21直言三段论的规则:包括名词、前提规则已关闭评论

(一)名词规则

(1)每个直言三段论只能有三个名词。

这条规则主要是指前提中重复的中词必须是同一的,必须指同一对象,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否则,中词无法把大词和小词联结起来,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违反这条规则,就犯了“四名词”错误。例如:

物质是永恒不灭的;

恐龙是物质;

所以,恐龙是永恒不灭的。

毫无疑问,这个结论是荒唐的。恐龙在地球上早已灭绝了。问题就是同在前提中“物质”一词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哲学上一般的物质概念,是指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另一是指具体的物体,即一般物质的具体形态。

(2)中词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否则,大词和小词的联系就不确定,就得不出确定的结论。违反这条规则就犯了“中词不周延”的错误。例如:

有些报考大学的(M)是应届高中毕业生(P);

某青年小组成员(S)都报考大学(M);

所以,某青年小组成员(S)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P)。

——这个直言三段论的中词,一次也不周延,结论有四种可能:

①某青年小组成员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②某青年小组成员有些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③某青年小组的有些成员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④某青年小组成员都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3)前提中不周延的名词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这是关于大词和小词的规则,它要求结论中的大词和小词的外延,与在前提中的外延一致。违反这条规则就犯“大词不当周延”或“小词不当周延”错误。例如:

共产党员(M)都应守法(P);

李二(S)不是共产党员;

所以,李二(S)不应守法(P)。

——大词“守法”在前提中不周延,到了结论却变成周延了,犯了“大词不当周延”错误。再如:

语言(M)是无阶级性的(P);

语言(M)是社会现象(S);

所以,社会现象(S)都是无阶级性的(P)。

——小词“社会现象”在前提中不周延,到了结论变成周延了,犯了“小词不当周延”错误。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