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9年)。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实在论者,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位经院哲学家”。
从公元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后到公元11世纪这段时间,社会慢慢向前发展,文化也随之复苏,哲学逐渐从漫长黑夜里闪现理性的火花。基督教哲学进入第二个阶段——经院哲学阶段。
经院哲学是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基础的,更加强调逻辑和理性。早期经院哲学的开创者是意大利人安瑟尔谟。作为神学家,他提出了证明上帝存在的理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经院哲学家安瑟尔谟和托马斯·阿奎那都论证过上帝存在的可能,但安瑟尔谟是先天的证明,仅仅依赖于一种概念的论证,是从概念出发的;而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一种后天论证,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直到最后的结论中才出现要论证的观点。
安瑟尔谟的先天论证,运用了经典的三段式来论证,具体如下:
大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中存在。
小前提: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结论:上帝实际存在。
大前提首先肯定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并且说这个东西不仅在思想中存在,而且在现实中也存在。我们通俗理解,这个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一个最完美的东西。为什么说它不仅存在于思想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存在呢?因为如果这个最完美的东西只在思想中存在,不在现实中存在,那么就会有另外一种“既在思想中又在现实中存在的东西”比“只在思想中存在的东西”更完美。这显然与之前定义的那个无与伦比的最完美的东西相矛盾,所以这个最完美的东西必然存在,它不仅在思想中、在心灵中存在,而且也在现实中存在。
小前提,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因为上帝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绝对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就如同我们前面说到的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所以可以说,上帝就是无与伦比的那个最完美的东西。
那么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上帝实际上是存在的。
这从逻辑形式上乍一看好像确实没什么问题,而且也很有亚里士多德演绎三段式的必然性推理的格式。但安瑟尔谟首先假定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最完美的东西——上帝,从上帝这个概念中直接推出了其存在,这里就会发现问题。
在当时,有另外一位神学家高尼罗就反对安瑟尔谟的看法。高尼罗认为,不能仅仅认为一个东西是完美的就能推出它的存在。他举了一个例子,传说中有一座迷失岛,这座岛是一个完美的岛屿,其实也就是被设想为完美的岛屿。如果根据安瑟尔谟的理论,这个完美的岛屿在思想中存在,那么它在实际中也是真实存在的。可真实的情况是,谁也没有见过这座岛,这座岛在哪里?这座岛是根本不存在的。于是,高尼罗认为,安瑟尔谟不能从一个完美的概念去推出其必然存在。
这时,安瑟尔谟又做出反驳。他说:“最完美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其他东西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因此都是不完美的。上帝是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不能说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不存在,因此上帝是存在的。”
安瑟尔谟的反驳看上去好像又有些道理,但仔细想想,安瑟尔谟认为上帝是绝对完美的,前提是要信仰上帝,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得出上帝是完美的这个结论,如果有些人不信仰上帝就自然不会同意上帝是最完美的了。
虽然安瑟尔谟证明上帝存在的理论有着很多漏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论证已经有了许多理性和逻辑的色彩,用逻辑推理来证明基督教的教义,这也正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