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是怎样刊刻的?

2022年8月20日09:20:26“熹平石经”是怎样刊刻的?已关闭评论

“熹平石经”是怎样刊刻的?

所谓“石经”是指刻在石头上的经书,有儒经、佛经、道经几种。“熹平石经”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它是怎样刊刻完成的呢?

西汉太学立五经博士,教授博士弟子。至东汉,五经分为十四家。太学建立一年一试(东汉改为二年)的考试制度,试题分甲、乙两组,名“设科射策”。太学生答卷须恪守朝廷所立十四博士的经说,并以考试通过经学门类多少,依次授官。

东汉时期,博士传经各以家法传授,经文章句每多舛误,至桓、灵之际,竞尚浮华,忿争激烈,博士试甲、乙科时,竟有私自贿赂,改动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宦官李巡向灵帝建议,将五经经文镌刻于石。学者蔡邕也上书说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宜召儒者校刊正定。

灵帝批准后,蔡邕确立经籍定本,用隶书八分体书写,陈兴等工匠依文镌刻。从熹平四年到光和六年(175—183),刻成七经四十六块石碑。碑高一丈,宽四尺,立于洛阳太学堂前。这就是有名的“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刻成后,各地的读书人纷纷前来观看,或摹写,或校正抄本,成为一时的盛事。

熹平所刻之经,实为《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种,皆当时学官所立,兼存诸家章句异文于每经的碑文之末。

熹平石经,是东汉尊崇儒学、经学发达的必然产物,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对纠正俗儒误改经文、穿凿附会和臆造别字,对维护文字的统一,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