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施进行了怎样的哲学交锋?
庄子和惠施因意气相投而成朋友,又因互相辩驳诘难而成为对手,他们大约进行了三次哲学交锋。
第一次是“有用”与“无用”的分歧。据说有一次惠施看见庄子修剪树枝,来了灵感,说:“我有一棵樗(ch ū)树,树干粗大,但是纹理不好,小枝呢,又卷曲而不中规矩,没有一个木匠愿意把它当成材料。大而无用的东西,总是要被人丢弃的啊。”庄子叹了一口气,说:“你啊,有那么大一棵树,却不能用,真可惜了。要是我呢,我就把它放在‘乌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我就可以在树荫下清清爽爽地读书吟诗,或者干脆睡个好觉,没听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吗?”在庄子看来,东西本身并非无用,只是由于使用者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它发挥的功能和产生的效果,才有不同。
第二次是“人故无情”的争辩。惠施质问庄子说:“人难道是没有感情的吗?”庄子说:“是的,不错。”惠施进一步说:“人如果没有感情,怎么能说是人呢?”庄子说:“道德滋润了我的外貌,天地养育了我的身体,你看我不算人吗?”惠施说:“既然算人,怎么就没有感情呢?”庄子不慌不忙地说:“我所谓没有感情是指人们不以暂时的得失好恶伤害自己的身体,而要心平气和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庄子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往吊唁,他却鼓盆而歌,并告诉惠施,人死犹如长久的休息,号啕大哭没有必要。
第三次是“鱼我之辩”的争论。据说有一次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肯定的!”庄子说:“请以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庄子与惠施的“鱼我之辩”提出了他人之心是否可知及如何可知的问题,从哲学的层面将个体之间相互理解、沟通的问题提到了突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