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比预断技术?

2023年11月12日16:51:14什么是类比预断技术?已关闭评论

类比预断技术

类比预断技术就是利用类比案件的众多相似点,对案件迅速作出预测性的断定,断定案件的性质,预测侦查的方向,为及早破案做好准备,铺好路子。

(一)实例应用

1914年12月18日,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劳埃德夫人)死在了自己家中的浴缸里,时年38岁。当年12月下旬的《世界新闻周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伊斯灵顿一案经验尸官调查,今日已查清霍洛韦38岁的妻子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劳埃德不幸死亡之细节。其丈夫称,他们刚刚在巴塞结了婚。回到伦敦时,妻子说她头疼,丈夫便领她去看医生。第二天,也就是她死去的那一天,她曾感到身体好转。晚上七点半,她高兴地说,她想洗个澡。丈夫出去散步了……他本以为他回来时会在客厅里见到妻子。可是他在那里没有找到她。于是他就问女管家,妻子洗完澡没有。两人到浴室里去找,见那里面黑着灯。点燃汽灯后,他看见妻子躺在澡盆里,身子有四分之三淹在水中。她已经淹死了。头天给死者看过病的贝茨大夫说,她是因呛水而淹死的。她本来就已经感冒。看来是感冒和热水浴使她突然昏迷……

伦敦市民瑟夫·克罗斯读到这段报道,隐隐约约感到这个案子好像曾经发生过,忽然间他想起一年前在他的旅馆,史密斯太太溺死前有着同样的故事情节。

1913年12月14日,一位少妇因洗热水澡猝死。朴次茅斯市的史密斯太太是在布莱克浦的旅馆里突然死去的。她丈夫于3个月前与她相识,在事故发生前6个星期同她结婚。他俩是在最近一周的星期三来到布莱克浦的,在雷根特路16号公寓租用了几个房间。在来此地的途中妻子也是说她头疼。到了布莱克浦后,她仍然感到难受,丈夫就请大夫给她看病。星期五的夜晚,她在浴室里洗热水澡,就突然去世了。

瑟夫·克罗斯对两起事件的相似感到一丝惊奇。他曾经怀疑过史密斯太太的死亡,但是随着医生和验尸官的合理解释和验证,他没有继续想下去……

今天,又看到如此相同的案件,他坐不住了,提笔开始给伦敦警方写信。他觉得两个新娘以如此相同的方式死去太难以置信了,他要提示警方。

无独有偶,史密斯太太的父亲,住在阿斯顿·克林顿的查尔斯·伯哈姆先生也注意到了《世界新闻周报》的消息。读完消息,他好像突然惊醒一样,自己的女儿不是意外死亡的,很可能是被谋害的,他要警方抓住这个杀人的恶魔!

1915年1月15日,英国肯特斯顿警察局某分局的亚瑟·福勒·尼尔警官,在苏格兰场总部看到了瑟夫·克罗斯的来信和伯哈姆的报案。他立即将这期《世界新闻周报》和1913年12月14日史密斯太太死亡的验尸报告找来,进行了详细阅读。在验尸报告的附件上,有一行批语写道“可疑死亡事件——备查”。尼尔警官仔细对这两起案件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起案件竟然有以下11个情节极其相似:

(1)死亡时间。劳埃德太太:1914年12月18日;史密斯太太:1913年12月14日。

(2)死者身份。史密斯太太:新娘,25岁,在萨乌奇结婚,结婚到死亡的时间是6周(1913年10月30日与史密斯结婚);劳埃德太太:新娘,38岁,在巴塞结婚,结婚到死亡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周。

(3)居处方式。史密斯太太:他们租用了克罗斯里在雷根特路16号的旅馆;劳埃德太太:他们租用了海格特—比斯马克路14号布拉奇太太的房子。

(4)丈夫特别要求。史密斯先生:布莱克浦刑警局给尼尔的信写道,史密斯原先想住进另一家旅馆,但他得知那里没有浴室,就不住那里,来到克罗斯这里,并去看过厨房上面二层楼的那个澡盆后才租用了房间;劳埃德先生:布拉奇太太曾见到劳埃德决定租房前曾仔细地查看过浴室,而海格特街另一家旅馆的老板洛克小姐也向警方反映,劳埃德先生曾想租用她的房间,他最关心的就是澡盆,老问人能否在里面“舒舒服服地躺下来”,由于洛克小姐厌烦他的举止,便把他请了出去。

(5)先兆。史密斯太太:回到伦敦时,妻子说她头疼,丈夫便领她去看医生;劳埃德夫人:在来此地的途中妻子说她头疼。到了布莱克浦后,她仍然感到难受,丈夫就请大夫给她看病。

(6)预约。史密斯太太:6点钟,她预约了晚上使用澡盆的时间,8点钟,史密斯夫妇回卧室去,克罗斯里夫妇则仍在厨房里;劳埃德太太:午饭后,她向房东太太预约晚上洗热水澡,7时30分热水烧好了,布拉奇太太便到厨房去了。

(7)外出丈夫发现死亡之细节。史密斯:为买明天的早点出去,忘带钥匙,按门铃进来,到浴室后,很快惊叫起来,让人快叫医生来;劳埃德:到外边买明日早餐用的西红柿,没带钥匙,也是按大门的门铃进来,见夫人不在客厅,就上楼去了,几分钟后忽然大叫“来人哪——”,等布拉齐太太赶紧上去后,劳埃德已把夫人扶起来了,并喊着:“速请贝茨大夫来。”

(8)死亡方式与见证死亡。劳埃德太太:大夫已来了但无济于事,劳埃德太太已经停止呼吸了,贝茨大夫说她是因呛水而淹死的,本来她前几天就感冒;史密斯太太:比林大夫几分钟就来了,他看见史密斯已把妻子扶起来坐着,史密斯和比林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她从浴缸里拽出来,大夫下的结论是洗澡时心脏破裂,呛水,属不幸事故。

(9)事故后丈夫的表现。劳埃德先生:贝茨说他毫无悲痛的表情,而且连所买的棺材也是最便宜的,埋葬妻子后旋即离去;史密斯先生:史密斯就自己遭受损失应得到赔偿问题同克罗斯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后扬长而去,但不知所往。

(10)遗嘱与财产。史密斯:史密斯与他夫人相识时,她只有27英镑,然而自从相识后,她借给自己父亲100英镑,不久,两人订婚并在订婚的前一天新娘子用500英镑替自己买了保险,结婚后史密斯立即要求其岳父连本息还清借款;劳埃德:劳埃德太太在死前3个小时立下遗嘱,指定她的丈夫劳埃德是唯一继承人。

(11)死亡之情形。史密斯太太:浴盆淹死;劳埃德太太:浴盆淹死。

尼尔警官从这太多的相似中得出了预测性的断定:这不是什么感冒、热水引起的意外死亡案,意外是假——因为意外案件不会有这么多的相似性,谋杀是真——谋杀者惯用相同或相似的手段作案,而且劳埃德、史密斯是同一个人,目的很可能是骗取保险金——因为妻子意外死亡后保险公司的巨额赔偿将归丈夫。

而让人更为吃惊的是,还有一起作案手法完全相同的浴室谋杀案。肯特郡贝恩特镇派出所所长也来了一封信,揭露了发生于1912年5月20日的更早的浴室淹死新娘的案件:

1912年5月20日,威廉斯先生和妻子在郝恩镇哈依街租下一所小房子,7周后,威廉斯买下了一个浴盆,并对房主说他妻子如果没有浴盆就简直不想活了。第二天,威廉斯带着妻子到佛伦奇医生那里对医生说,妻子癫痫病发作,有点头疼。佛伦奇大夫给她开了药。7月12日夜里,医生又被召去,威廉斯说他妻子病又犯了,当时天气炎热,佛伦奇断定他妻子是因天热而犯病。次日3点,威廉斯妻子死在浴缸里,佛伦奇5分钟后赶到威廉斯家,最后作出结论:因洗澡水热,癫痫病发作,在浴缸里呛水而死。

这第三个极其相似的案情,让尼尔更坚定了自己的预断,他决定抓捕劳埃德。

于是,他叫贝茨大夫给约克郡保险公司寄去有关劳埃德太太的死亡证明书,以通过保险公司的赔付诱引劳埃德。1915年2月1日夜,守候的警察终于在戴维斯律师事务所门口等到了外貌特征与劳埃德、史密斯相符的人。

尼尔上前问道:“你是乔治·劳埃德吗?”“是的。”“就是12月18日死在海格特—比斯马克路一家旅馆澡盆里的女人的丈夫劳埃德吗?”“是的。”“我有充分的理由推断你也叫乔治·史密斯,1913年在与前妻结婚几个星期后在布莱克浦一家旅馆的澡盆中淹死了她。”“史密斯?我不认得什么史密斯。”“你隐瞒了身份,我不得不逮捕你。”劳埃德知道事情完全败露了,不再狡辩,叹了口气说道:“噢,……如果你演这场戏仅仅因为这个,那么我可以对你说,我确实也叫史密斯,还叫威廉斯。”

至此,案件已真相大白。

但是,公诉局的查尔斯·马修斯先生却说:“我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在澡盆里杀死两个女人,我这一辈子从未听说过有这种谋杀事件。哦,——现在是三个了。”

为了揭示真相,尼尔邀请来几个身高体重与那三个被害者相同但会游泳的女人。他在三个澡盆里,让实验者摆出不同的坐卧姿势,然后用力把女人的头按入水里。结果他发现,这样做并不成功。但当尼尔抓住其中一位的腿,突然朝自己跟前一拽时,她的上身和头便滑到了水里。一秒钟后,尼尔十分可怕地发现,这个被实验者再也不能动弹了。在场的人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

这三起震惊世界的谋杀案曾以“浴缸里的新娘——爆炸性新闻”为题在《世界新闻周报》上进行了报道,一时成为压倒“一战”前线消息的热门报道,可见在当时影响之大。

(二)实例分析

如果仅仅根据报刊上的报道,那么玛格丽特·伊丽莎白死亡案就是一个特殊的意外死亡案,警方就不能展开相应的侦查;但如果案件的性质是谋杀,警方就必须立案侦查,惩治恶魔,为无辜的死者申冤。因此,警方需要对案件作出预断,以决定是否需要动用警力,介入案件之中。而运用类比的方法,采用类比预断技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尼尔警官查阅了有关两起案子的详细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竟然从两起案件中总结出了11处相似点。这完全符合类比推理对前提的数量要求——两个事物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越多越好。相似点越多,两者受同一规律支配的可能性就越大。市民瑟夫·克罗斯大致进行了类比,感觉到了蹊跷,尼尔警官则更加深入细致地进行了比较分析,加大了并案侦查的可能性。但两人的上述思维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类比推理过程,因为类比推理是要从原对象具有的另外属性推出新对象也有这个属性,而原来的案件也没有说那是一起谋杀案。因此,这里只是将类比作为一种预断方法而不是作为推理形式进行应用。根据相似点之多,倒是可以排除意外死亡的可能性,因为意外死亡属于偶发事件,偶发事件一般来讲不会有那么多的相似点:

史密斯太太案件有1~11个特点

劳埃德太太案件也有类似的1~11个特点

所以,两案规律一致,应该不是意外死亡

意外死亡就被排除了,案件的谋杀性质就上升或被初步确定了,因为这里也没有病死的可能性(感冒头疼一般不会致死),运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就可这样确定:

两起案件或是意外死亡案,或是因病死亡案,或是谋杀案

不是意外死亡案,不是因病死亡案

所以是谋杀案

既然是谋杀,最大嫌疑人当然是死者的丈夫。这时我们又可运用类比推测两案的嫌疑人是同一个人。

等到第三桩类似案件被披露出来以后,尼尔警官就可以再一次运用类比手段加强自己的预断:

前两个浴缸死亡案有许多相似点,且可能是同一人作案

这个浴缸死亡案也有这些相似点

所以,这也可能是同一人作案

可见,将类比推理变成预断案情的逻辑手段,能让警察的思维理出头绪,在还未深入展开调查前就能初断案件性质,为低成本快速破案提供方便。

后面的进程果然顺利,他们设计引诱出了真凶,几句对话,就让这个自以为高明的诈保杀人的恶魔束手就擒。

后来的模拟实验,也是在运用侦查类推的形式,还原了犯罪的实际过程,让预断变成了真实的判定,也让案件的侦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