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闽学相抗衡的象山学派是怎样一个学派?

2022年8月20日14:13:30与闽学相抗衡的象山学派是怎样一个学派?已关闭评论

与闽学相抗衡的象山学派是怎样一个学派?

南宋中期,当朱熹的闽学蔚为大观时,陆九渊的“心学”崛起并与之抗衡。因陆九渊讲学于象山(今江西贵溪县西南),自称象山居士,人称象山先生,因以称陆九渊为代表的学派为象山学派。九渊与其兄九韶、九龄所代表的学说被称为“三陆子之学”。

象山学派继承了思孟学派和禅宗的思想,创立了心学,认为心是第一性的,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强调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吾心”中,只要“切己自反”,悟得本心,即可“心明”“知理”,反对实践活动,轻视书本知识。该派特点是主张一元论,重直觉顿悟,演绎地说明原理,谓德行即学问。

陆九渊从不著书,但善于演讲,吸引了不少学生,在当时形成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他的及门弟子大体集中于江西和浙东。江西的弟子着力于构筑学派门户,其中以傅梦泉、邓约礼、傅子云等为代表,史称“槐堂诸儒”。浙东的弟子折服于陆九渊的“本心”理论,着力于陆九渊思想的阐发,其中得力的人物是被称为“甬上四先生”的杨简、袁燮、舒、沈焕。由于朱熹与陆九渊的多次争辩,以后“闽学”与“象山学”两派的弟子长期形同水火、门户之见极深。

南宋中期以后,从总的方面来看,“象山”的势力和影响是远不能与“闽学”相提并论的。一直到明中叶开始,在王守仁的大力倡导之下,“心学”才重新获得很大的发展,并在晚明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有压倒“闽学”之势。王守仁的“心学”尽管在源头和内涵上与“象山学”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它们有一定的关联,人们一般合称为“陆王心学”。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