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公众: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和宣传手段

2020年1月20日16:57:57诉诸公众: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和宣传手段已关闭评论

“少数服从多数”是许多人奉行的基本观念。多数者为主流,少数者为非主流。迎合主流以降低风险与阻力,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在社会学中,这被称为“从众心理”。然而,从众随大流并不总是正确的。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就是,把大多数人都赞同却未经严格论证的主流观点视为正确的结论。从逻辑的角度而言,这种论证方法犯了“诉诸公众”的错误。

“诉诸公众”是逻辑学总结出的逻辑谬误之一,就是论证某一观点时,不进行论据阐述和因果关系的分析,直接将受到多数人赞同的论点作为论证依据。例如:

“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认可同性恋行为,因此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交通管理中的尾号限行政策是合理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支持这个政策。”

“韩寒代笔事件中,按照方舟子说的“批韩派与挺韩派”人员数量的对比,其中批韩的有近二十人,挺韩的不到十人,因此可以判断韩寒真的造假了。”

这就是“诉诸公众”的分析法。它主要表现为:如果多数人认为命题A是真的,那么命题A就是真的。

实际上,观点的正确与否,跟有没有人认同它没有任何关系。可能会出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情况,也可能出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情况。有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在天文学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这仅针对于欧洲,当时中国的理论是“天圆地方”),一直将地球当作宇宙中心。然而,最终事实却是“地球围绕太阳转”。

从严格意义上讲,“诉诸公众”根本不属于逻辑推理,其实它就是一种宣传手段。“诉诸公众”利用了人们信息不足、盲从等弱点,对人的内心情感起到巨大的迷惑作用,让人成为“羊群效应”中“随波逐流”的羊。这种手段拥有心理学依据,属于人们“从众心理”范畴: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反而言之,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必然会对人们的判断形成一定的压力,让人生出从众心理。

“诉诸公众”的手段分析

在“诉诸公众”手段使用的研究中得出,其存在两种情况。

其一,赞同观点的人往往占据参与讨论人员总数的80%以上。例如,同性恋的例子,“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认可同性恋行为”的论述确实是实情。此时我们要研究的是,即便这句描述是真实的,但也不足以推出“同性恋行为是不道德的”的结论。

判断某件事情是否道德,必须从这件事情的性质、是否对别人造成困扰等方面去论证,而不是以赞同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对于这种情形,必须要从事情的因果关系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观点。同时还要注意,假如讨论某个政策以及某人拥有的影响力,“多数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讨论的是某件事情正确与否,那么就与支持人数的多少没有任何关系。

其二,使用“诉诸公众”手段制造出一种“受到很多人支持”的假象,但真实情况可能相反。这种情况可以称作“诉诸伪公众”。面对此类手段,我们先不讨论事件中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最主要的是弄清楚:这个观点或事件真的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吗?

“诉诸伪公众”的案例

2012年10月17日,《纽约时报》报道:“关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天然气价格调整事宜已经落下帷幕,参会的36名听证人员全票通过天然气价格上涨的提议。”这种制度在很多国家都在推行,很多物价调整项目都会让一些人参与听证,但几乎从来没发生过某物品涨价政策被否决的,基本都会得到绝大多数听证人员的支持与赞同。

看到这种新闻,人们必须要认识到,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很多时候并不能代表民意,代表们做出选择的立场不一定与普通民众的立场保持一致。他们的观点,其实与民众观点没有什么联系,他们的支持率更与民众支持率无关。即使绝大多数民众不支持涨价,涨价提案也可能在听证会上顺利通过。官方之所以会对听证会结果进行宣传,一方面是出于流程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制造出多数民众支持的假象。这完全属于“诉诸公众”的宣传手段。

再如,每次有比较重要的政策出台时,你是否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大多数接受采访的群众,基本都在称赞新出台的政策,让观众感受到:这个政策不错,受到了多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然而,即使这种新闻连续播放一个月,每天有10位群众接受采访,全部加起来也不过300人而已。这300人真的可以代表全国人民吗?这也是“诉诸公众”的宣传方式,可以让人感觉此项政策确实受到了多数人拥护。其实,如果想告诉群众出台的政策确实好,那么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用真实结果去验证,而不是让一些人进行夸赞式的宣传;如果想表明政策得到多人拥护,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政策支持率的抽样调查,这样才能得出最真实的结论。

同理,有的商品广告并不直接宣传商品质量好坏,而是大力宣扬商品畅销程度,这也是“诉诸公众”手段。在信息高度泛滥的时代下,我们一定要识别“诉诸公众”手段存在的诸多逻辑谬误,这样才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准确分辨出“支持率”真伪。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