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应用

2021年9月13日14:57:30思维导图在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应用已关闭评论

近几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和研究思维导图的教师越来越多,一是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从知识记忆转向思维培养,倡导一种新的理解性学习范式,二是教师已经认识到思维培养的关键,不管是引导还是矫正,都必须让隐性思维显性化,除了语言交流,实际工作中缺乏工具,思维导图的直观性、简约性、结构关联性满足了这种需求。事实上,我们传统教学中已经有思维活动的本质呈现方式,就是没有系统化和跨界化而已。我们在研究和应用思维导图时,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学生自主原则。思维活动是有极大的个性差异的,同一事物的认识,个体差异也很大。我们把它称作“自我意义的建构”,常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思维活动的极大自由权利。既然思维活动是一个自由世界的自主行为,那么思维导图就是自主和自由的内涵特征了。工具本身是没有好坏标准的,就跟人类进食一样,筷子和刀叉是工具,有人在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刀叉比筷子文明,这是一个笑话。工具只有匹配性,在喝汤时勺子好使,吃面时筷子好使,吃牛排时刀叉好使。工具和环境倒置、不匹配,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悖论现象,也是我们盲目追求现代化的盲区。

二是直观性原则。思维导图的直观性表现在图上,它是思维活动的美术语言表达形式,尽量少的文字符号表达,尽量多的理念和思维活动过程。为什么中文比拼音语系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贡献大,就是中文的四大造字法都来源于图画,有象形、指示、会意、象声,先用画来表示,再演练各种字体,最后发展到现在的楷书。思维导图应该是一种作品,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艺术修养。把数学和美学结合,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文化研究课题。

三是交流性原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数学学习的任何阶段和任何单元。新授课,侧重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练习课,重点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复习课,要关注知识的联结,形成结构。思维导图不是标准化答题,重点是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已经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维度之一,思维导图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发展性平台。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