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子小国寡民哲学观点的评价
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
《老子》中有一段非常经典、为后来人们所熟悉的话,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这种思想。这段话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要尽量小,百姓也要尽量少,即使有了器具、车船、武器,人们也不去使用。甚至连文字也不要。必须使人民看重生命,不到处搬迁,使人民有吃有穿,能够安居乐业,不要有其他非分之想。相邻的国家,鸡狗的叫声都能相互听得到,但人民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原因就在于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对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等。老子对仁义道德也进行了批评和揭露,他认为讲仁义忠孝是因为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混乱所致。因此,他认为要想使天下回归太平,就要节制欲念,放弃知识和道德,抛弃器具和财货。
同时,老子也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发展观。他认为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道”、“德”、“仁”、“义”、“礼”。人类社会的最初发展阶段是由“道”统治的,一切纯任“自然”,是完全“无为”的。以后的社会分别由德、仁、义、礼统治。老子认为后一个阶段与前一个阶段相比,离“无为”越远,美的善的东西越少,丑的恶的东西越多,因而离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就越远。
老子所追慕向往的社会,正是远古的原始社会。老子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人民迫切要求安静休养和减轻剥削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