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
佛经上说:“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灭;大海虽渊旷,时至还枯竭;日月虽明朗,不久即西没。”这首偈说明佛陀所看到的生命是无常变灭,无穷无尽的,如同江河之水滚滚不断,是刹那不停地变化着。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但是如《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所说:“始终相成,生灭相继,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人类是因生有死,死而又生,生而复死,死而再生,如同圆形之火轮一样,旋转不息,难办始终。在佛教看来,生死就如同春去秋来,日升月坠那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当世尊在王舍城的灵鹫山对众人说法时,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夫人唯一的儿子死了。虽然儿子已埋葬多日,但是她仍然整日以泪洗面,悲伤不已。
“儿子是我唯一的寄托,唯一的依靠。他离我而去,我再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不如跟他一块去吧!”
她心里这样想着,连续四五天都茶饭不思。
世尊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位修行者赶到墓地来。
老夫人看见世尊。忙向前施礼。
世尊满怀慈悲地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独生儿子弃我而去,但是,我对他的爱心却愈来愈炽烈,我总想自己也跟儿子一块离开人世算了。”老夫人伤心地说。
“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儿子活着,你是这样想的吗?”世尊说。
“佛陀啊,您认为能做得到吗?”老夫人高声问佛,满怀希望地说。
只听世尊静静地回答:“你给我拿火来,我就运用法力,让你的儿子复活。不过,这个火必须来自未曾有过死人的家庭,否则,我作了法也没有效果。”
老夫人赶紧去找火,她站在街头,逢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
“自从老祖宗以来,哪有不曾死过人的呢?”大家回答她。
老夫人一连访问过几十户人家,所需要的火始终无法到手。她终于无奈失望地回到世尊的面前说:“我出去找火了,就是找不到没有死过人的家庭,只能空手而归。”
“原来如此。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不死的人。因此,现在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你却想跟着儿子一块死,这不是执迷不悟吗?”
老夫人被世尊开导以后,如梦初醒,不再想寻死,从此专心念佛。
我们不必像老夫人那样专心念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不管是自身,还是亲人的死亡。也许至亲的离去比自己的身亡更让人悲痛,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好地活着。洞察生死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国古代后唐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日,保福禅师向弟子们说道:“我近来气力不继,想来是时限已至。”
弟子们听后,有的安慰他说:“师父的身体仍很健康,不必多虑。”有的忧心如焚地说:“我们仍需要师父的指导。”有的要求他要更加保重,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一时间,充满喧哗之声。
这时,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下好?”声音非常清朗。
保福禅师微笑了,亲切安详地望着这位弟子说:“你说怎么样才好呢?”
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由它去好了!”
禅师哈哈大笑,欣然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言罢,保福禅师便圆寂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