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在屎溺: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哲学意义、寓意启示

2020年4月9日15:03:28庄子-道在屎溺: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哲学意义、寓意启示已关闭评论

战国时期,非常热爱学习的东郭子先生与道家的大哲学家庄子相遇了。东郭子不想失去这个学习请教的机会,于是单刀直入地提问了两个关于“道”的问题:“您们道家所谓的道到底是什么啊?在哪里能够找到?”

庄子也许对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厌烦,于是马马虎虎地回答说:“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以为庄子在忽悠自己,于是紧逼一步:“还是请您说说道到底在哪吧!”庄子答道:“道在蝼蛄蚂蚁。”东郭子说:“道怎么如此卑贱?”庄子说:“在梯草稗草。”东郭子说:“唉呀,怎么越说道越卑贱了?”庄子不理他,接着说:“在砖头瓦块。”东郭子说:“怎么越说越卑下了?”谁知庄子说得更恶心了:“道在粪便里。”

通过这一番有趣的问答,庄子在告诉我们两件事情:道无所不在;道展示事物的本性。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依其本性存在着,本无差别。可是,人总是用习惯的眼光将世界分出个高低贵贱、三六九等来。在庄子看来,这就是人的偏见。万物无贵贱,所谓贵贱,恰恰是人的自贵自贱。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存在的都是有道的。

从“道”这个字的字型上来看,它是由“辶”和“首”两部分组成的。“辶”,读作chuò,同“辵”。用作偏旁,俗称“走之旁”,简称“走之”。而“首”表示的“头”。如此一来,“道”的原始意义无非是:一个头形的东西经由之走出来的通道。这是一幅颇为生动逼真的胎儿娩出图。由此,后人推测,“道”的原初意义有两项:一、女人和雌兽的生殖器,即阴道,取其名词。二、导引,取其动词。而老子的“道”可能恰恰是取其两义,既是指孕育万物的“母体”,又指孕育万物的“生”的过程。前者为“道”,后者为“德”,所谓“道德”,即是由此而来。而老子的《道德经》也不过是由微见著,将之视为了天地运行流转的奥秘所在。正因如此,老子一方面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一方面又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庄子后来还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只海鸟落在了鲁国的郊外,鲁侯将它迎入庙堂之上,给它奏最高雅的音乐,给它吃最精美的食物。可是海鸟却感到满眼昏花,忧愁悲哀,不敢吃一嘴肉,不敢喝一杯酒,没过三天便死了。

庄子说,鲁侯这是以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鸟,不是以养活鸟的方法来养活鸟,与鸟的本性不相适应,所以鸟不能生活。用养活鸟的方法养活鸟,那就是让它居住在森林里,漫步在沙滩上,漂浮在江湖中,觅食于鱼鳅间,与自己的同类共飞同止,与自己的伙伴同游共处。它们最怕人声嘈杂,为什么要用那嘈杂的声音来招待它呢?《咸池》《九韶》这些人们认为高雅的音乐,在洞庭的旷野中弹奏,鸟听到后会吓得高飞,兽听后会吓得逃走,鱼听到后会吓得深潜,就连一般的人刚刚听到,也不过是围观而已。鱼在水中才能生活,人在水中就会淹死。他们的习性不同,所以彼此的好恶也就相异。正因为如此,所以圣人不要求不同的事物有同样的习性,不要求不同的人做成同样的事情。他只要求名誉与实际相符合,做事与能力相适应。这就叫做理通情顺而福气常存。

由此看来,只要求得本性,找准了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得道”了。何谓“本性”?庄子的解释:“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真。”意思是说,牛马生而有四足,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这是牛马的自然本性。而人却要羁勒马首,戳穿牛鼻,控制牛马的活动,这就破坏了牛马的自然本性。所以,道不仅存在于高贵的事物中,而且也在“蝼蛄蚂蚁”“梯草稗草”“砖头瓦块”,甚至是“粪便”里。

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是“道”的外化,尽性即是得道。因此,万物之间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就是庄子赫赫有名的“齐物论”。在“齐物论”的基础上,庄子进一步提出了“齐是非”“齐贵贱”的观点。庄子认为,所谓是非,不过是人的主观印象罢了,大化流行,是非之间哪里有什么绝对的界限?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莫若以明”。贵贱也是如此,从“道”的角度看,是非既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贵贱又何足为论呢?什么是贵,什么又是贱呢?难道坐轿车、吃鲍鱼就是贵,吃蔬菜、啃馒头就是贱吗?这些所谓的区别不过是人臆想出来的,跳出来看其实本无差别:“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