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混合现象:“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

2023年1月7日19:29:25语言的混合现象:“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已关闭评论

所谓语言的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中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混合现象主要有两种: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

1.洋泾浜

洋泾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洋泾浜原本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洋泾浜(河流名,已填没)和黄浦江汇合处。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辟为商埠,洋泾浜一带成了外商聚集的地方。当地人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了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它是把英语的词汇按汉语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一种交际工具。外国人根据洋泾浜中“business(买卖)”一词的发音,给这种混杂语言起了个学名叫“pidgin(皮钦语)”。如今,洋泾浜或皮钦语已成了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专指那些与中国洋泾浜英语性质相同、由不同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就有许多在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外来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洋泾浜。

洋泾浜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在语音上往往为了适应当地语言的语音系统而有较大的改动。如中国的洋泾浜,往往根据汉语的语音系统对英语词的发音加以改造,例如将“room[ruːm]”读成[lum],将“green[griːn]”读成[kilin],将“think[θink]”读成[tinki],将“proper[propə]”读成[plopa]。

(2)词汇成分比较贫乏,主要来自外来语言,有时也夹杂一些当地语言的词汇成分。如中国的洋泾浜中词汇成分主要来自英语,且数量极少,有时还夹杂一些汉语的词语,例如以“chin-chin”表示“请”,以“chow-chow”表示“吃”等。

(3)语法则是不同语言的混合,且尽可能简化,形态变化基本消失。如中国的洋泾浜中“两本书”被说成是“two piece book”,“我不能”被说成是“My no can”,“这不是我的事”被说成是“No belong my pidgin”,“你是聪明的”被说成是“You belong clever inside”等。

(4)洋泾浜一般只用于口头交际,所以只有口语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同时,使用范围狭窄,一般只用于同外国人交往的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或使用。

洋泾浜发展的前途只有两种:一种是随着社会条件和交际环境的变迁而消亡,如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获得独立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标准外语的学习和推广,废弃了洋泾浜。如在中国洋泾浜已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另一种是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通用的语言交际工具,即克里奥耳语。

2.克里奥耳语

“克里奥耳(Créole)”是“混血儿”的意思。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是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实际上,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所不同的是,洋泾浜只不过是在一定场合下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而克里奥耳语则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以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使用。

洋泾浜一旦在某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口头中扎下了根,就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从而扩大词汇量,完善语法规则,并迅速发展、丰富起来,最后可能变得同其他语言一样完备。它还会有自己的文字系统,有自己的书面语言,并形成自己的文学传统。如巴布亚皮钦语就是从新几内亚的洋泾浜(英)发展而来的克里奥耳语,它已基本定型,有简明的语法规则和音位系统,并有自己的书面语形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

当克里奥耳语和作为它的基础的那种语言并存于一个社会之中时,由于基础语言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说克里奥耳语的人就会根据基础语言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使克里奥耳语同基础语言越来越接近,这种现象被称作“非克里奥耳化”。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