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逻辑学家是共产党人=参议员是鹅”?

2022年8月21日17:23:56为什么“逻辑学家是共产党人=参议员是鹅”?已关闭评论

我们已经知道,“三段论”是传统形式逻辑中的一类主要推理,如果运用得当,它会使我们的推理既清晰又具有说服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我们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一次,一个美国参议员对逻辑学家贝尔克里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是攻击我的人,你也是攻击我的人,所以,你是共产党人。”

逻辑学家当即反驳道:“你的这个推论实在妙极了!从逻辑上看,它同这样一个推论是一回事:所有的鹅都是吃白菜的动物,参议员先生也是吃白菜的动物,所以,参议员先生是鹅。”

在这则小故事中,参议员试图运用三段论来“论证”贝尔克里是共产党人,却被对方运用相同的三段论结构推理出了一个极其荒谬的结论。这个“三段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可以将这两个三段论表达为以下的一般形式:

所有P都是M,

S是M,

所以,S是P。

其中,“S”表示小项,“P”表示大项,“M”表示中项。在这个一般形式的三段论中,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判断,并且中项M在大小前提中都处在谓词的位置上。我们已经知道,肯定判断的谓词是“不周延”的,因此在这个三段论的大小前提中,中项的全部外延是不明确的;另一方面,大项和小项是靠着中项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中项的全部外延不明确,就意味着大项和小项可能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也就是说,有可能发生缺少一个共同的部分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情况。具体来说,虽然“参议员”和“鹅”都包含在“吃白菜的动物”的外延中,但显然两者并不因此具有某种联系;同样,虽然“共产党人”和“逻辑学家”都包含在“攻击参议员的人”的外延中,但这两者也并不因此具有某种联系。

在三段论的有效性规则中,有一条是关于中项的规定: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如果中项一次都不周延,结论就一定不合逻辑。上述那名参议员的推理之所以无效,正是由于他违反了这条“中项必须周延一次”的规则。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