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定势是什么意思?经验定势的例子和局限性

2022年10月18日17:09:22经验定势是什么意思?经验定势的例子和局限性已关闭评论

所谓经验定势,简单地说,就是以已往经验过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为自己的思维模式。一般地说,经验是我们生活与工作有力的助手,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免去许多从头观察、从头思考、从头实验的工夫,在一般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工作中更显得有效。例如,老技术工人比新技术工人能更熟练地操纵机床,老司机比新司机能更有效地应付各种复杂路况,老外科医生比新外科医生能更快地排除手术中的故障,老教师比新教师更能得心应手地接管新的教学班,老干部比新干部更能协调下属间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各单位、各部门的招聘广告中常常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要求。这种情况表明,经验并非毫无意义。

但是,经验只对日常的一般性的技术性、管理性工作有所帮助,而对非常见的、特殊性的问题则往往有负作用。例如,前面讲到的那个“向和尚推销梳子”的问题,虽然不是很难解决的大问题,但是只凭经验却不能解决。据说那个公司的条件一提出,大多数有过推销经历的应聘者都退了出来,只有三个人表示愿意试一试。其中一个人拿着梳子样品,找到寺庙的住持,对他说:您这个寺庙香火很盛,但来此上香的香客,走了很远的山路,一路上风尘仆仆,难免被风吹乱了头发。香客们上香前都习惯整整衣服,理理头发,以示对佛祖的虔诚之意。贵寺如能在香客进香时,奉送一把梳子,以示关怀,香客们必然感激不尽,事后还可留作纪念,该有多好。一席话说动了住持,住持买下了1000把梳子。这个人被公司录用了。这个人的推销术很有点新意。而这新意正是抛开了以往向留发人推销梳子的通常做法才产生的。

再如,我在思维训练课上,曾经引导学生们在桌面做“摆火柴杆”游戏。在做了五六次变动或增或减火柴杆改变图形的练习之后,依次提出了这样一组题目:

①用3根火柴杆摆成一个三角形;

②再加2根火柴杆摆成两个三角形;

③再加2根火柴杆摆成三个三角形;

④拿掉一个火柴,然后变动三根火柴摆成四个三角形。

我在巡视中看到,全班30名同学几乎同时迅速地完成了①②③。但当提出④之后,同学们绞尽脑汁地多次实验,均不成功。大约5分钟之后,突然有一名同学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我成功了!”其他同学惊奇地站起来向他桌面望去,只见他用手捏着3根岔开的火柴杆,放在桌上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做成了一个立体几何图形。有的同学伸出大拇指称赞他说:“真聪明!”后来,我让他谈谈想法。他说:“只在平面上想办法是不行的,可以向空中发展……”他所说的“只在平面上想办法不行”就是对①②③时所形成的经验定势的否定,有了对经验定势的否定才想出了“可以向空中发展”的新办法。

我们并不一概否定经验,但如果遇到不常见、非一般性的难题则需抛开经验,则需弱化我们头脑中的经验定势,以便解放思想,拓展新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其实,经验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珍贵。所谓经验是指由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或技能。这种知识或技能虽经一定的实践验证过,却并未经完全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论证过,就其本质而言,它还是个别性的东西,不具有普遍性的品格,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一条经验,不管是一次经历得来的,还是千百次经历得来的;不管是一个人的经验,还是千百个人的经验,都不可能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把经验看得过于珍贵,把经验视作宝贝,便会走入经验至上的歧途。有两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哭死人

从前,有个无赖,偶然从一家办丧事的门口经过,便混了进去,对着灵位放声大哭起来。众人不认识他,惊异地问他为何痛哭。他答道:“我与死者是最好的朋友,几个月不见,想不到就去世了,怎不令我伤心?”家人听了,很是感激,就挽留他吃喝了一顿。

在回家的路上,无赖遇见一个穷相识,便得意地把自己如何骗吃骗喝的始末告诉了他。

第二天,这个穷相识到另一户办丧事的家里,模仿那个无赖,大哭一场。那家人问他为什么大哭。他回答说:“死者和我是老相好……”话音未落,众人的拳头像雨点一般落到他的头上。原来,这家死的是一个年轻的寡妇。

不孝之子

古时候,有一对夫妇到中年仅得一子,便不免娇生惯养,溺爱非常。久而久之,这个独生子养成了刁蛮任性的恶习,乃至一不合意便打爹骂娘。其母被气死在先,其父被气病在后。

这位父亲躺在炕上,奄奄一息,心想:我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虽然不孝,可好歹也得让他给我送终呀。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他能用口棺材把我埋入坟地里,我死也可瞑目了。可是,他又想,我这个儿子,长这么大,二十年来没有一次听过我们的话,你说东,他偏往西;你让他打狗,他偏要撵鸡。这可怎么办?后来,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对儿子说:“儿子呀,你爹我不行了。我死后,你不必像别人家那样弄口棺材把我埋在坟地里,只用这张炕席把我的尸体卷起来扔到村西的那条河里就行了。”说完之后,他心里坦然多了,以为自己死后一定会有口棺材躺进去。于是双眼一闭,欣然而去。

父亲死后,儿子想,我长这么大,不曾听过一次爹娘的话。这是最后一次了,我应当照爹的话去做,做个孝顺的儿子。于是,他用席子卷起父亲的尸体,扔到了村西的河里。

在前面那个故事里,那个“穷相识”,听了“无赖”的一番话,以为是好经验,便模仿着去做。其结果不仅没有捞着吃喝,还挨了一顿打。他不明白,无赖的经验具有偶然性,并非任何情况下都是灵验的。后面那个故事里的父亲,他的经验是自己摸索出来,而且二十年来千百次的实验毫无例外。他自以为满有理由确信无疑。然而,结果是事与愿违,反而落了个草席裹身而去。他不明白,千百次的经验并不足为据,事情是会发展变化的,事态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其时其境稍有不同,事情就有可能向别的方向发展,甚至发展的方向正好相反。这位老汉临死前还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不可不谓终身之恨。

归纳起来,经验至少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经验具有时间局限性。任何经验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产生的,因而它只适用于一定的时间范围,超过了一定的时限便不一定具有应用价值,甚至会产生负作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走进“新时代”以来,以往的许多老经验都不适用了。例如,许多熟悉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管理并有丰富经验的老干部,离退休之后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可是问他们该怎么办,却不知如何是好。也有的老干部,通过不断的学习、观察,体会,感慨地说:老皇历看不得了。又如,有些“老公安”,过去是破案能手,动不动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往往能从犯罪嫌疑人口中得到重要的破案线索,可到如今,犯罪嫌疑人一句“我有沉默权”,老公安也就束手无策了。如果一个时代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老经验或许能够发挥一点作用。如果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老经验不仅会失去利用价值,反而会帮倒忙。

第二,经验具有空间局限性。任何经验都是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产生的。某一做法在这一空间条件是成功的,在另一空间条件下未必成功,故而某一经验在那里是成功经验,换个地方不一定也是成功经验。中国有句古话:“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枳树和橘树所结的果实很相似,但是味道大不相同,其原因是“水土异也”。过去我们推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之所以不能持久、不能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忽视了经验的空间局限性。现在我们改革开放提倡学习外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但有的地方不知道变通,照搬外国的做法,往往因为“水土不服”而事倍功半。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看到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快,纷纷南下取经,也常常是“看着好,学不了”,大多是因为北方一些城市的社会整体人文环境与南方城市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工作经验也不可生搬硬套。

第三,经验具有行业局限性。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自身的特点,不同行业的经验也必然有其行业的特殊性。乡村工作经验与城市工作经验,农业工作经验与工业工作经验,军队工作经验与地方工作经验,除了有某些共同之处以外,更多不同的是行业特点。如果不加分析,囫囵吞枣地互相模仿,必然不得要领。过去,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一起提出的“全国学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行不通,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考虑到军队工作和地方工作的诸多差异。我认识一位老局长,多年来工作一直很好,经验丰富。后来,调到本市一个民主党派市委机关担任主任委员,半年之后,整个机关的工作人员(七八个人)没有一个对他满意的,他自己也非常苦恼。经了解,他是把他原来当局长时的一套工作经验拿到了民主党派市委机关,而没有注意到民主党派市委实行的是委员会制,不同于局里的局长负责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个有瑞士国籍的犹太人,其科学研究成就卓著,为全世界所瞩目。其科学研究的经验不可谓不丰,不可谓不富。上世纪50年代,以色列当局曾经写信给他,诚恳地请他回以色列出任总统。他回信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位。”他谢绝出任总统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因所从事的行业不同而缺乏处理行政事务的经验。

第四,经验具有主体局限性。经验的主体局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经验个体而言,无论其经验多么丰富,其数量总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经历是极有限的,他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他可能一件事做好了,几件、几十件事做好了,但不可能所有事都能做好;即使他做的每件事都很好,却做不了天下所有的事。一旦他遇到他从来没做过的事,便不见得一定能做好。前面提到的那位局长不懂得这一点,结果吃了苦头;爱因斯坦能明白此中机理,作出了明智的抉择。

另一方面,任何个人的成功经验都是其个人经历的产物,而个人的经历都是在其所处的时空环境及其所从事的行业中的经历,都是个人所具备的主观条件下的经历,因而,任何个人的经验都带有独特个性,其中主观条件所造成的个性差异表现尤其明显。西方有句谚语说:“这个人的美味,是那个人的毒药。”他的经验虽好,我却学不了,是常有的事。诸葛亮成功地施展了“空城计”,是有其客观和主观特定条件的。从客观方面说,他的对手是司马懿,司马懿既懂兵法,又做事谨慎。兵法讲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使司马懿不敢轻信那是个空城,不敢贸然进城。如果换上个不懂兵法又很鲁莽的张飞式的人物,诸葛先生还能摆得成空城计吗?从主观方面讲,诸葛亮不仅会弹琴,而且心理素质极佳,他能处险不惊,这使精明的司马懿大上其当。试想,诸葛亮的经验,猛张飞学得了吗?

我们在这里说了经验的许多局限性,并不是认为他时、他地、他行、他人的经验一钱不值,而意在说明经验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必过于迷信经验,同时,为了开拓创新,应当从总体上淡化经验,弱化经验定势。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