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理的符合论、融贯论、冗余论

2022年9月27日10:18:38什么是真理的符合论、融贯论、冗余论已关闭评论

二、融贯论

真理的融贯论(coherence theory of truth),简称“融贯论”,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命题的真不在于它与事实、实在的符合或对应,而在于它与它所从属的命题系统中其他成员是否融贯:融贯者为真,不融贯者为假。真理是一组信念的各个元素之间的融贯关系。一个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是一个融贯的命题集合中的元素。由此引申出:对融贯论者来说,谈论作为一个命题系统的元素的单个命题的真假是有意义的,但谈论它所从属的整个命题系统的真假则是无意义的。早期融贯论属于哲学中的唯理论传统,17世纪的莱布尼茨、笛卡尔(R. Descartes)、斯宾诺莎(B. Spinoza),19世纪初的黑格尔和19世纪末的布拉德雷(F.H. Bradley)都持有融贯论思想。20世纪,某些逻辑实证主义者特别是纽拉特(O. Neurath)和亨普尔,以及晚近的雷谢尔(N. Rescher)也是融贯论者。

融贯论也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根据。在本体论方面,例如布拉德雷认为,实在本身就是一个统一且融贯的整体,他称之为“绝对”,只有作为整体的绝对本身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只考虑绝对的某个部分、侧面或某种表现,我们就只能获得部分的或某种程度的真实性。由此推出,关于现象的感觉经验不能为我们关于绝对的认识提供可靠的基础,惟有把关于部分、侧面、表现的认识(孤立的命题)置于关于绝对的整体性认识(命题系统)之中,才能判别和保证它们的真理性。在认识论方面,有些融贯论者持有整体论立场(holism),例如纽拉特认为,我们不可能退居一旁,作为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保持某种超然立场,把我们的命题与该命题所谈论的实在相比较。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世界,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世界,关于世界的“事实”已经被我们自己的概念框架所污染,在确定命题的真假时纯粹客观的“事实”和“实在”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只是被我们认识到的、纳入到我们的概念框架中的“事实”和“实在”。命题与“事实”和“实在”的对照在本质上是系统内的一些命题与另一些命题的对照,命题的真假就在于与它所从属的命题系统中的其他命题之间的相互融贯。

融贯论的理论基础是矛盾律和“系统”概念。融贯性在于系统内各命题之间的相容性、关联性和系统本身的丰富性。其中,“相容性”是指一组命题互不冲突和排斥,可以同时成立。“关联性”有不同的意义,强的关联是指系统内的任意命题都必须衍推出其他命题,且被其他每个命题所衍推;弱的关联是指系统内的任意命题可以被该系统内的所有其他命题逻辑推出,或系统内的任意组命题在逻辑上都不独立于系统内的所有其他命题。“丰富性”涉及一系统的容纳能力:是否把一定范围内的真命题都包括进来,使得一个系统足够大和足够丰富。很明显,“关联性”和“丰富性”这两个概念没有得到精确定义,而相容性又潜在地依赖“真”这个概念:两个命题在逻辑上相容当且仅当它们可以同时为真。由于相容性依赖于“真”概念,再用依赖相容性的融贯性去定义“真”,在逻辑上就会造成循环。

融贯论受到了很多的非议,主要有:

(1)自身融贯只是一个理论为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神话、谎话、宗教理论和其他任意臆造的理论也可能编得天衣无缝,自身融贯,但它们根本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2)有可能存在两个甚至多个互不相容的命题系统,每一个系统都自身融贯,但把它们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时,其内部不再融贯。根据融贯论,这些系统中的命题既都是真的又不都是真的,由此陷入矛盾。

(3)如果一个命题的真在于它同一个系统内其他命题的融贯,这个系统本身的真理性就只能取决于在更大的系统内与其他命题系统之间的融贯。那个更大的系统本身的真理性又如何确定呢?融贯论由此陷入无穷倒退。可以看出,融贯论是以个别命题相对于理论系统的逻辑可推演性(简称“内部真理性”)取代了该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的真理性(简称“外部真理性”),遭遇严重的理论困难。

不过,融贯论包含一些合理因素。

(1)自身融贯尽管不是真理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因此,如果能证明某个命题与其他已知为真的命题系统相容,“它为真”这一点至少是可能的;如果能进一步证明它是其他真命题的逻辑推论,它就必定为真。

(2)正如布拉德雷的论述所表明的,融贯论在以隐含的形式强调真理的总体性和全面性,这无疑是一个正确而深刻的洞见。“实在”是一个普遍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关于这个整体的真理性认识也必定要以知识系统的形式出现。因此,全面的真理性认识必定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