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概念不清晰,思维就不会有逻辑

2020年1月20日17:58:10逻辑学:概念不清晰,思维就不会有逻辑已关闭评论

概念误差造成的麻烦

美国佐治亚州某小镇警局在夜间接到报案,一名叫米兰达的中年妇女被人枪杀。她是佐治亚州政府感化院的公务员,专门负责感化重罪缓刑犯。警方发现死者被枪打成了筛子,但汽车与其他财产并没被抢走。

凶手在近距离多次枪击死者,但没留下弹壳与指纹,这使法医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警方判断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仇杀案。由于感化官职业的特殊性,与重罪缓刑犯结仇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负责办案的警官大胆推测,杀害米兰达的凶手很可能是她曾经教导过的犯人。此人应该已经服刑期满,被释放出狱。围绕这两个线索,警方到感化院展开了排查。

感化院里的大多数缓刑犯们都对米兰达感化官印象很好。只有一位已出狱的犯人与死者曾经有过纠纷,所以警察迅速控制了这名嫌疑人。

本案唯一的目击者表示,嫌疑人的体格很像案发当晚目击到的黑人,而警方从嫌疑人家也搜查到了他非法持有9毫米口径的枪。但本案凶器是10毫米口径的枪弹,所以最终嫌疑人被无罪释放。

后来,凶手又枪击了一名正在家中看电视的老人。他还留下一张署名“杰克”的字条,字条上说“我被关了整整6周,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于是警方又到感化院查阅符合条件的出狱犯人,但是一无所获。

狡猾的凶手几次作案,却没露出太多破绽,警察不得不耐心等待他下一次出手。不久,一名感化院的女职工在路上遭遇枪击,被送进了医院,于是警方再次到感化院调查。

其实,警方追查的大致方向没错,但是排查的范围过于狭窄。警方把嫌疑对象的范围锁定为曾经在感化院待过的出狱犯人,所以警队各成员都围绕“出狱犯人”这个概念去追查。事后证明,杀死米兰达感化官的真凶的确与感化院有关,只不过他并非出狱犯人。

据感化院女职工的同事透露,她在两个月前搬入感化院的职工宿舍,而帮她搬家的就是其前夫。

警方在寻找目击证人时得知,凶手曾经开着一辆蓝色汽车经过案发现场。当警察去女职工的前夫家调查情况时,却发现了与目击者描述极为相似的蓝色汽车,于是警官以调查为由提出到他的房间里看看。结果在其书房中发现了几只荧光笔,而“杰克”字条就是用这种荧光笔写的。

与此同时,另一组警察在女职工的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了一封信。信上的内容暗示自己的前夫可能与米兰达的死有关。

原来她的前夫不愿意离婚,并威胁自己如果离婚就把她的脑袋打开花。最终,女职工还是离了婚。米兰达作为同事,曾经替她请过律师来打离婚官司,于是她的前夫对米兰达恨之入骨。

凶手并不是在感化院待过的被释放犯人。警方的思路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所以一直没能找到线索。大家此前误判嫌疑人特征,是因为凶手故意留下误导信息。警方由伪造的线索中得出了错误的概念,故而一度偏离了调查方向。假如当初警察把排查对象定义为“与感化院有关的人”,也许他们就不会把真凶排除在嫌疑名单之外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